医学生挂在嘴边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经常被视为凡尔赛言论。毕竟绝大多数医生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远高于其他行业,而且越来越吃香,根本不愁失业,比公务员还吃香。学医的苦和难,与日后的收获相比还是值得的。
还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医学专业值得报考,依据是高考录取分数线。在他们看来,各地高分考生都踊跃报考的专业必然不会太差。医学专业也成了大学专业里的常青树,无论其他冷热门专业如何轮换,医学专业都是香饽饽。
这些昔日里的学霸,在进入医学院学习后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学制长、学习难度大,让这些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都难以应对。以前医学生考研是刚需,现在想进三甲必须有博士学历,还有海外留学经验,长期的学习加大了教育成本和学生的压力,规培也成了压垮很多医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南宁一医院2名医学生先后自杀?多方回应情况属实
医学生规培期间问题频出,有的学生因为工作强度大累倒在岗位上,有的规培生因为收入少而被迫放弃临床工作,有的规培生因为无法承受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不惜放弃年轻的生命。
家长白发人送黑发人,尤其还是从小到大成绩优异,被家长视为骄傲以及全家希望的孩子,根本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
南宁一位27岁研三学生,在规培期间在医院卫生间刎颈自杀。家属怀疑是规培协议与医院发生矛盾所致。按理说该学生规培结束后能直接入职,可学生想换一家医院工作,医院不愿意放人,学生苦苦挣扎之下,被规培协议逼上绝路。
由此引发了大家对规培生现状的重视,社会各界都在呼吁提高规培生待遇,减轻规培生的压力。不能把所有脏活累活都丢给医学生,白天工作晚上学习,领取的补贴却不足以支付生活刚需,学生还要继续啃老。
没想到就在大家还没得到预期的效果时,同在该医院实习的另一位22岁大三医学生选择了烧炭自杀,事发现场还有空药瓶和炭盆。网传一份疑似被泄露的病历,证明了该消息的真实性,随后医院确认消息属实,当地卫健委表示会继续跟进。
医护为医学生发声,揭开医疗行业的遮羞布
同一家医院一位规培生一位实习生相继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到底是医院的原因,还是整个医学生培养环境不理想造成的,这一点需要仔细甄别。若是医院自身管理问题有漏洞,把规培生、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还好解决,若是整个大环境出现问题,那就严重了。
江苏一位妇产科医生代表医护人员发声,原本以为医护人员只有猝死没有轻生,结果现在接二连三出现类似的问题,说明医护并没有比其他行业从业者更坚强,要是医护绝望起来也是会自戕的。
医学生感到绝望的原因,不止是当下环境的不满,更多的是看到前辈工作现状后,梦想破灭带来的打击,更让这些医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了意义。陈医生一番肺腑之言,揭开了临床工作的遮羞布,远没有大家看上去那么光鲜亮丽。
教师总是在抱怨事务性工作多,医护又何尝不是呢。治病救人的工作再累,对他们来说都是本职工作,不会击垮他们。科研和论文在费时耗力,对提高专业技术有帮助,他们也能尽力克服。
想要评职称接受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大家也表示认可,但是学习与临床毫无关系的电子商务、区块链,医护就无法理解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指标、杂活、培训班,不接受就无法晋升,这才是压垮医护人员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线医护人员不禁疑惑,难道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不是看工作需要什么,而是老师会讲什么;用药不是根据病情,而是看集采药物而定。这都不是医生都左右的,与当初学医时许下的誓言不符。规培生和实习生看到带教老师的现在,就是自己的未来,不绝望才怪。
当医生和教师两个行业不再吃香,后果不言而喻
原本在家长心目中,子女无论是当医生还是当教师,都能让全家人脸上有光。自然要激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后要么当老师,要么当医生。
现如今随着多位不堪重负的教师辞去编制或走上绝路,数位医学生倒在黎明前的黑暗,再想到紧张的医患关系、家校关系,不得不令人疑惑,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很多当初努力学习考医学生、师范生的学生,开始感叹当初不如不努力去当网红更潇洒、收入更多,这对下一代学生来说,势必会造成误导,以为宇宙的尽头是网红。
长此以往,没有学生再把医生、教师、科学家视为学习的目标,都想当明星网红,社会该如何发展,科技该如何进步?
今日话题:现在大家还觉得医生是值得羡慕的职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