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师范:素质教育的乐园|王伟

原创 善国文化 2021-07-25 05:45

有幸在滕州师范学校工作了十多年,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机盎然的喧腾校园,师生平和、稳定、向上的心境,书声、琴声、歌声的多重协奏,亦生、亦师、亦友的人际关系,自取其长任其发挥的成长氛围,甘为红烛沐桃浴李的耿耿初心,滋兰树蕙为国育人的价值取向。当年徜徉其中,我的心里充满了自信、激情和快乐。

中等师范的办学目标,就是为小学教育培养师资,为基础教育服务。其办学方向和目标,集中反映了中等师范教育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为国育人。学生报考中等师范,就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就选择了“园丁”“人梯”的爱和担当,就注定一辈子要和孩子们打交道,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着绿意酿花香,去亲小草吻白杨,去拭功利播希望。学生入学后,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训词,班会上班主任语重心长的教诲,往届学哥学姐们的精彩报告,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明日之师,今日做起”的标牌,无不温暖、激励着学生的职业心房,培育着他们的职业情感,陶冶着他们的职业情操,坚定着他们的职业信念,使他们从心底升起对教师职业的崇拜和热爱,并为将来做一名好教师而时刻准备。正是因为这样,中等师范教育才有了素质教育的体制保障和思想基础。

中等师范的课程设置有三大特点:一是全面性。除设置与高中课程同名课程外,还设置了教育学、心理学、电教、“三字一话”、舞蹈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为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打开了宽口径的窗口。二是贯通性。亦即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文化内涵、应用范例联系了起来,例如语文基础知识与“三字一话”的结合,音乐中声乐、器乐与舞蹈的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这种贯通,打通了学科的知识壁垒,为学生将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三是专业性。教育学、心理学体现了师范专业的特点,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更是突出了师范的专业性,这些课程起到了对口储备靶向供给的作用,为学生将来专业路上的“行军”储备了一些“粮草”。

中等师范的教材实用而多彩。《语文基础知识》《小学算术基础理论和教法》给了小学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她像一部厚重的语、数词典,为学生将来的教学提供了锦囊妙计。音乐、美术、舞蹈多达近二十本的教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不同的平台。学过简谱者可直接去学五线谱;学过钢琴者可选修其它器乐;素描过关者可直接去学国画、油画;没有学过舞蹈的,可从教材的“三步”练起。这些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对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大有裨益!

滕州师范的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除定期举行全校性的运动会、文艺汇演、各种比赛外,教研组、各年级、各班级都安排了一些课外活动。从第七节课后到晚自习前的这段时光,是学生最惬意地参与、最开心地探索的时间。运动场上,身影矫健,个个生龙活虎,球赛、田径赛如火如荼;阅览室里,座无虚席,个个神情专注,字里行间探索着科学的奥秘;练琴房里,十指舞动,琴瑟齐鸣,理想伴着琴声飞扬;舞蹈厅内,翩跹而舞,身姿婆娑,青春随着舞步溢彩;黑板报前,静思妙想,笔走龙蛇,校内外新闻跃然其上;教室一隅,有人独坐,时书时思,原来是在构思一篇重要的演讲;晚自习前的半小时,或听或说,话声琅琅,这是普通话的训练专场。可不要小看了这些活动,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张扬了个性,发挥了特长,磨练了意志,使整体素质得以潜滋暗长。

校内外的实习既是一门重要的功课,也是一次重要的沙场练兵活动。中等师范的课堂多有学生登台去讲,校内实习更是学生自主驰骋、践行示范性、师范性的战场。校外实习,学生们乍登讲台,虽有一些局促和窘迫,但更多的是初为人师的新鲜和激动。当他们的试讲得到辅导老师肯定,当小学生围着他们问长问短,并称呼他们老师,当他们领着孩子们做了一场游戏,教会孩子们一首新歌,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们内心的那种满足和愉悦真是难以言表。特别是实习结束,孩子们牵着他们的衣角要求合影留念的时候,学生们的心情更加激动。实习是一场十分深刻的教育活动,实习基地宛若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三尺讲台上的摸爬滚打,磨炼的是意志,练就的是本领,提高的是素质。

中等师范生是从优秀初中生中录取的,这些学生正值青春初始期,他们乐观好动,积极向上,思维活跃,最少保守思想,易于接受新的事物。来到师范学校,无升学压力,无就业之虞,明确的职业去向,稳定的生活状态,使得他们能很快稳定情绪,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濡染于悠悠书香和琅琅琴声之中,他们会很快适应这种环境,会改变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为考而学为提高素质而学。

中等师范的师生关系是特殊的。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职业信念,又使得他们之间多了一层“友”情。中等师范的教师是相对专业的,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魅力,厚重的专业功底,带给学生的是“为师之师”的良好形象,这就使得学生变崇拜老师为模仿老师,变景仰老师为跟随老师,从而拉近了师生关系。这种亦师、亦生、亦友的人际关系,为“传道、授业、解惑”开通了一条绿色途径,为开展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经历了十多年的中等师范教育,我深深地被教育园地的这块沃土所吸引。我爱滕师这块沃土,我留恋这块沃土,因为她留给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带给我许多珍贵的东西。每当我走进一些小学,看到我的学生取得的显著成绩,看到他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成果,我就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并从心底坚定一种想法:他们不愧是从中等师范大门走出的将士;滕州师范,虽已渐行渐远,但仍不愧是素质教育的乐园。


作者简介:王伟,山东省数学特级教师,曾担任中学副校长,北大附中督学,枣庄学院兼职教授。出版著作近30 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另著有24万字的长篇小说《瞧这几位园丁》,发表散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