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图文|修竹书笙
编辑|修竹书笙
前言
“懒得考清华北大”,“报考中科大少年班”,她是太过自大还是真有实力?
广东女生冼奇琪的“狂言”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大多数学子一个劲地朝着清华北大奋斗,为什么这名天资聪颖的女生却好像“目无排名”?
她这番看似“不知深浅”的选择,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让外界不解的是,冼奇琪的父母都是老师,本可以指点女儿“朝着高考冲刺”,为何却放任女儿这种看似“目中无人”的作为?
这到底是天生我才,还是家教有方?对一个16岁女孩的选择,我们又有何权利苛责和指手画脚?她到底是年少轻狂,还是早熟稳重?
养成出色的专注力
冼奇琪,一个广东的16岁女孩,因为她“大言不惭”的言论而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她说,自己“想过考清华北大,但就是懒得考”。
这番似乎不顾他人的言论,引发了许多网友的批评。然而,当你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之后,你会发现,她是真的有实力的。
冼奇琪的家庭并不特别,父母都是普通教师。
然而,正是这个平凡的教师家庭,为她开启了非凡的成长经历。从小起,冼奇琪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
从她上幼儿园的那一刻起,爸爸和妈妈就开始注重培养她的专注力。
他们每天让她坐在板凳上进行一系列简单的智力习题,想锻炼她的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刚开始的时候,冼奇琪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对于游戏和美食都充满了诱惑,难以抵挡。
爸爸和妈妈经常和她一起“比拼”,看谁能更专注地完成习题。
他们刻意让女儿胜出,这样不仅培养了冼奇琪的专注力,还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在小学时期,冼奇琪展现出了与日俱增的数学天赋。
同学们还在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学数学,冼奇琪已经能全面领会和掌握整本数学课本的内容,并能对老师的题目提出第二种、第三种解法。
这种新颖的思维方式,连老师都不一定想到。
冼奇琪的父母意识到了女儿的天赋异禀,然而他们并没有制定任何特别的教学方案。
他们重视培养女儿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为她设置一些高标准的目标和计划。
冼奇琪进入小学后,她的父母发现了她在自主学习方面的另一项天赋。
她不仅能够快速理解新知识,还会主动地探索老师尚未讲解的课程内容。有时甚至在老师还没有布置当天的作业时,冼奇琪就已经提前完成了。
作为教师,他们没有过度干预女儿的学习过程,而是相信她的能力,并赋予她足够的学习自主权。
冼奇琪也在这种自主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也得到了满足。
冼奇琪的父母用他们独特的教育智慧,指导着女儿健康成长。
他们并没有被女儿的聪慧才智所迷惑,而是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态度。
他们在女儿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资源和支持,让冼奇琪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探索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
成功入选华附奥班
冼奇琪不仅拥有惊人的自学能力,从小就展现出在数学方面的强大天赋。
他同学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学科,他们都按照老师的所讲的方法慢慢地学习。
然而,冼奇琪与众不同,她不仅迅速学会了整本教材的内容,还能自己思考并提出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例如,在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老师可能会按照特定步骤逐步推导解答。
然而,冼奇琪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她能够提出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她具备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能够深入洞察问题的本质,并迅速构思出全新的解题思路。
这种对数学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快速应变能力,是很少有同龄孩子能具备的。
冼奇琪的数学老师也惊讶于她非凡的数学思维,她的解题思路常常是老师没有想到的,充满创造性。
等到冼奇琪的父母发现她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便迅速购买了一大堆高难度奥数书籍供她用。
冼奇琪将这些奥数书籍视为快乐的来源,在兴趣的驱使下,她很快学会了所有的内容。
到了小学三年级,她发现整个小学阶段的奥数题目对她来说已经过于简单,于是她主动开始自学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
冼奇琪在小升初那年,成功被广州知名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林匹克班录取。
这个奥班有着非同小可的来头。广州的华南师范附中名声显赫,孕育出众多著名的校友,其中一位就是享誉全球的钟南山院士。
该校奥林匹克特长班开办至今已有30年历史,培养出的学生在各类奥赛中成绩斐然,仅金牌数量就达到17枚。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天文、地理等偏文科的奥赛项目上,华附奥班学生也收获了30多枚金牌。
当时,获得进入华附奥班的机会是许多广州乃至整个省份家长渴望的目标。
然而,每年奥班仅有大约150名学生入选,优先考虑本地学生,因此竞争异常激烈。冼奇琪并非广州本地人,能进奥班充分证明了她在数学上的卓越天赋。
但这也意味着10岁出头的她要离开家人,在广州开始独立生活和学习。
冼奇琪的父母正希望她通过这样的机会,学会独立自主。
在奥班,冼奇琪要和大家一起生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她的自学能力,也能在生活上变得独立,不再是书中虫和生活白痴。
在奥班进行3年数学学习后,冼奇琪又通过考试进入了华附中学的大学先修班,开始了新的征程。
被误解到获省赛第一
冼奇琪在高中阶段的表现,更加彰显了她在数学方面的惊人天赋。然而,最初冼奇琪的数学老师并未察觉到这一点。
上了高中后,冼奇琪依然保持着数学满分的成绩。
但她的学习方式和其他学生不太一样。上课时,冼奇琪不会像同学们那样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而是自己做起了奥数题。
这常常会让数学老师误以为冼奇琪在上课时走神或不专心。甚至找她家长谈过话。
月考当天,冼奇琪出人意料地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一事实让数学老师陷入深思,开始明白自己或许对冼奇琪的实际能力存在误解。
数学老师随手出了一套本该是高年级阶段的试卷给冼奇琪做。
冼奇琪不仅全部答对了,过程中也只有极少的瑕疵。
后来老师给冼奇琪准备了大量高难度的奥数试题,还从各种渠道为她争取更多学习资源。
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冼奇琪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展示于真正的奥数竞赛舞台上。
2019年,冼奇琪才上高一,就参加了高中数学联赛。并在省级比赛中夺得了一等奖,获得了包括高年级学生在内所有选手的认可。
这个比赛一举展示了冼奇琪惊人的数学才能,也让她在整个年级瞩目。
高考前获少年班
2019年9月,冼奇琪刚上高二的时候,华师附中收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招生手册。
当她看到这个消息后,内心有些激动。中科大少年班是享誉全国的科学家摇篮,入学难度甚至比清华北大还高,这无疑激发了冼奇琪的强烈兴趣。
经过思考并征得父母和老师同意,她报名参加了少年班的第一轮选拔。
冼奇琪先提交了在校学习成绩和已获得的各类竞赛奖项。
不久后,她顺利通过了少年班的初审。但接下来需要面对一个更大的难题——少年班要求必须提供高考成绩,而冼奇琪才仅仅高二。
为了实现梦想,冼奇琪开始了艰苦的准备。
她开始熬夜学习语文、英语等非数学科目。父母看到女儿如此拼搏,也担心她太过辛苦。他们告诉冼奇琪,就凭目前的成绩上个985大学也绰绰有余。
但冼奇琪坚定要进入少年班的决心,谁也劝不住。
2020年6月,冼奇琪与高三学长们一起参加了高考。紧接着又赶往合肥参加少年班的面试复试。第一天的理科考题对冼奇琪不难,但第二天的考试形式却让她有些意外。
一位学者直接上来讲课,讲完就发下试卷检查学生的听课效果。这是少年班考核学生应变能力的独特方式。
但冼奇琪的思维敏捷,还是顺利完成了考题。之后,冼奇琪又通过了少年班的面试。但高考成绩才是最后关卡。
6月底,她查到了663分的高考分数。虽非状元,但在所有少年班考生中名列前茅。
最终,冼奇琪如愿以优异成绩被少年班录取。得到结果后,16岁的冼奇琪却淡定地关闭手机,就去睡觉了。
选择少年班避高三压力
冼奇琪选择提前参加高考,然后直接报考中科大少年班,这一决定在外界引发了广泛争议。
许多人认为冼奇琪应该顺利高考,然后选择清华北大等顶级院校。
她不愿意被主流价值观所束缚,而是勇于按自己的想法做决定。
对冼奇琪来说,高考其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而她又已经掌握了大学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没有必要再进行高三机械性的学习。
所以,冼奇琪决定提前一年参加高考,直接报考大学少年班。
这既可以避免高三的巨大学习压力,也可以让她更快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对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
其实,冼奇琪也曾考虑过直接申请清华北大。但她担心,如果高三高考失利了怎么办?同时,她也想利用高三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东西。
但冼奇琪的父母都非常支持女儿的决定,他们从不强迫冼奇琪必须进入某所顶尖院校。
对冼奇琪来说,重要的是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环境,而不是被某种标签所定义。
我们的教育是否过于强调某些主流观念,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选择自己成长道路的权利。
冼奇琪的故事给我们提出了这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也许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被迫进入某种固定模式。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喜欢我们文章的,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随时获得有用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