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职院新公寓及校园文化广场的名字,由学生来定

学校文化景观及楼宇的命名是一种校园文化载体,好的名字能提升校园人文氛围,让漫步校园的学生感受到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

杭职院新学生公寓及校园文化广场征名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它们最终的名称交由同学们决定! 投票从即日起至2022年9月16日。

NO. 1

新学生公寓命名

候选名称1:春晖苑

命名寓意:“春晖”指春天的阳光,代表着一年伊始万物复苏,宿舍楼位于朝阳升起的东方,是校园里最早被太阳照耀的地方,再加上里面住着永远充满活力的学生,三者相结合共显朝气。“春晖”在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也意指母爱,把此二字用于宿舍楼,寓意着学生能在学校感受家的温暖与关爱,也同时希望学生学会感恩、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候选名称2:锦晖苑

命名寓意:“锦”指绚丽多彩、古雅精致的花纹织物,使用越多颜色的丝、花费越多的时间制作,最终成品就会越光彩夺目,也蕴含着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多层面、深层次、多角度、大视野等维度。“晖”指阳光、光辉,意为温暖的校园生活。织锦成晖,一方面,学校倾其所能为培养优秀的杭职学子而努力,另一方面,愿在各行各业的杭职学子都能成为闪闪发光的栋梁之才。

候选名称3:丹晖苑

命名寓意:“丹晖”指红光,代表着吉祥、喜庆、热情。红色是三原色之一,既保证了独特性,又体现了包容性,这与杭职院“融善”的办学理念相符合。建校以来,学校融合政府、企业、社会,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并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努力打造个性化育人模式,培养出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品行良好的学生。

候选名称4:清晖苑

命名寓意:“清晖”代指山水,宿舍楼的位置被绿植环绕,门前就是“匠心亭”所处的被绿植所覆盖的校园文化广场,出宿舍的学生总要经过这一片绿色才能到达教室,从远处看,宿舍楼正是出于山水之间。

NO. 2

校园文化广场命名

候选名称1:融善文化广场

命名寓意:“融善”二字源于学校秉持的办学理念“融”“善”,学校校训“融惟职道 善举业德”是这一理念的最佳体现,它是每一位杭职人都知道的特有名词。“融”代表着学校倡导师生员工应把自身职业成长与发展的职业规划融入学校的发展与自身职业技能的提高,着力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善”表达着学校遵循“善本”施教原则,教师担当举善学、垂善行、尊善义、兴善业之职责,学生树立学而惟善、德能并蓄;惟善是举、德技双馨的学习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此名字不仅方便记忆,也能时刻督促师生员工牢记“融”“善”的寓意,并融入自身发展。

候选名称2:崇德文化广场

命名寓意:“崇德”意为尊崇、尊仰道德品行,寄语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校训“融惟职道 善举业德”中运用“道”与“德”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方向和根本目的纳入学校整体的价值体系,突出其重要地位。文化广场位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后方,以此命名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呼应,寓意学校始终坚持学史崇德,牢守立德树人初心。

候选名称3:工匠文化广场

命名寓意:工匠是专门从事技术性、技能型实践劳动的群体。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实现劳动幸福的价值旨归。工匠文化作为工匠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劳动成果和获得的精神力量的总和,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工匠文化广场”意欲全体师生深入践行“数智杭职 工匠摇篮”学理念,勇于扛起省会城市“双高”院校担当,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候选名称4:匠心文化广场

命名寓意:能工巧匠能够教会别人做事情的技能、规矩和法则,但巧妙的心思、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匠心”的深层次含义。杭职院近年来在育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背后就是不断厚植工匠文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探索集新时代匠魂、匠品、匠技、匠才于一体的工匠型人才培养实践。以“匠心”命名文化广场,彰显了学校“数智杭职 工匠摇篮”发展目标,凸显了学校在服务“两个先行”中铸就“之江匠心”,着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