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直言:将来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学就能看出来

2025年06月09日21:42:06 教育 1498

高考季,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谁家孩子学习如何?能考上什么大学?

尤其是家里有中小学生的家长,对此话题更是关心。

接闺女放学时,看到几位家长围着一班主任聊天,讨论到孩子的学习,有个家长还开玩笑似得问老师:“自家孩子有没有上985/211大学的潜质?”

本以为老师会谦虚地回避或者含糊其辞,没想到她竟然直言表示,那孩子百分之八九十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小学就能看出来?这话怎么听着有点不靠谱,于是我就耐心的在那多听了几句,没想到老师一番话下来,还真有道理。

这位班主任说:将来能考上985、211的孩子,小学阶段,都有以下共同特征:

班主任直言:将来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学就能看出来 - 天天要闻

第一、原始的好奇心

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心思单纯,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不会不懂装懂,或者碍于面子不敢向老师提问。

他们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小手,大声地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

脑科学研究显示:当人类对未知信息产生好奇心时,大脑中与动机和奖赏相关的纹状体会被激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原始的好奇心,是驱动孩子学习的最好的动力。

北京大学曾对新生做过一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约46%的本科新生在小学阶段,都会通过反复查阅资料或者请教老师的方式解决疑问。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家孩子打小就爱问问题,那就一定要保护好他这种好奇心,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或者“频繁”而敷衍,因为这可能是他未来走上985/211大学之路最宝贵的财富。

班主任直言:将来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学就能看出来 - 天天要闻

第二、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你看过每年高考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采访,就会发现,大多数高考状元都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孩子。

相反,他们反而比一般孩子更有时间做其他事。

比如,2020年山东高考状元孟令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自己平时除了喜欢大提琴,还特别喜欢电子游戏。

为啥那些不吃不喝不睡的孩子,还学不过经常打游戏的人?是智商不如他们吗?

有一定的原因,但不全都是!

与普通学生不同,学霸们打小就明白学习是一件长久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做长久打算。

他们的父母明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尤其是认真书写、专心听课、合理规划时间、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预习、整理错题等习惯。

班主任直言:将来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学就能看出来 - 天天要闻

教师成雅梅在《好习惯带来好成绩》中写道:只有改变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由被动变主动,发现学习的乐趣,进入高年级后,孩子才能持续保持优异的成绩。

小学知识简单,孩子即使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仅靠死记硬背也能获得不错的成绩,但到了知识难度、深度增加,学习任务加重的初高中,死记硬背就没有用了。

所以,作为父母,小学该关注的不是成绩,而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因为只有孩子具备了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年级后,也极容易逆袭。

第三、具备深度阅读能力

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学习成绩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小学阶段靠刷题维持前5名的学生,60%在初二后成绩下滑;而具备深度阅读能力的孩子,中学文科成绩高出同龄人23%。

虽然这个调查样本量有限,但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现在小学生的妈妈,我觉得这个结果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我认识的俩孩子,就完美验证了这个调查结果。

班主任直言:将来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学就能看出来 - 天天要闻

第一个孩子是我邻居的孩子,她刚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邻居就紧张了起来,不仅给女儿单独布置家庭作业,学习不好的科目,还给她报各种辅导班、一对一私教,搞得孩子除了学习一点其他的时间都没有。

可是刚小学毕业,进入初中,邻居的女儿就迅速滑了下来,并且私教、辅导班再努力也无效。

反之,我闺蜜家的儿子,小学阶段不仅没没上过辅导班,还经常看课外书,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读物,他都爱不释手。

他的成绩在小学不算顶尖,但进入小学高年级,尤其是初中后,他的成绩就一路攀升,尤其是语文更是班里数一数二的。

他们班主任说,其中很大的原因就跟小学期间大量阅读有关系。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阅读量上去了,孩子成绩不会差。

班主任直言:将来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学就能看出来 - 天天要闻

阅读,尤其是深度阅读可以激活大脑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孩子未来学习提供最底层的支持。

小学阶段爱阅读,尤其是喜欢读一些侦探书、科普书的孩子,到了中高年级成绩都不会差。

第四、父母重视家庭教育

每年高考结束,总有记者向各地市的高考状元取经问道,也有机构对这些采访进行整理分析总结。

某省教育部门就对68名高考状元的采访记录,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在采访中:99%的孩子都喜欢用这三个词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在没看到这个分析之前,尤其是我家女儿没上小学前,我总认为好学生背后必须有一双严厉的父母,监督着孩子学习。

就像小时候,父母总是督促我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被批评。

班主任直言:将来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学就能看出来 - 天天要闻

后来有了女儿,成为了家长,尤其是一名家庭教育知识分享博主,我才发现,老师的孩子普遍学习好,不是因为老师严厉,也不是因为给孩子开小灶,而是他们更懂家庭教育。

知道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压力,他们才会更愿意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潜力。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成绩能保持或者提升,一定要从小注重家庭教育,平时少刷点手机,多看点家庭教育博主分享的知识,或者看看家庭教育主题的书籍,为孩子迈入大学之路添砖加瓦。

【今日话题】

你认为孩子是否能考上名牌大学与什么因素有关?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总投资约6.3亿!长乐一学校新校区获批 - 天天要闻

总投资约6.3亿!长乐一学校新校区获批

今日(7月1日,长乐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长乐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关于长乐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你单位报来《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关于申请审批长乐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的请示》及相关材料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长乐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初步设...
关注 | 为泰州队输送5名球员,这所高中咋这么牛? - 天天要闻

关注 | 为泰州队输送5名球员,这所高中咋这么牛?

【来源:泰州教育发布】今年夏天“苏超”火爆出圈在泰州队的队伍中17号徐奇瑞、19号缪樊、21号张泽儒30号丁凌运(守门员)、42号王子豪5名球员出自同一所学校——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这所高中的足球为啥这么“牛”?一起来探个究竟“我行!
2024年广州民办学校比2023年减少37所 - 天天要闻

2024年广州民办学校比2023年减少37所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7月1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2024年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2024年广州市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895所,在校生302.03万人,专任教师19.24万人。学前教育2024年在园幼儿同比下降8.11%2024年,全市共有幼儿园2224所。比上年减少22所,下降0.98%。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8...
10点不到,全部卖空!今天正式回归:很多人直呼去晚了 - 天天要闻

10点不到,全部卖空!今天正式回归:很多人直呼去晚了

“就等这一口!”经过4个月的禁渔期,杭州“老饕”们期待许久的第一口江鲜于今天正式“上岸”。今早7点多,位于上城区九堡沿江的杨公渔码头的“杨公鱼市”人头攒动。刀鱼、翘嘴、包头鱼、江鳗……你在鱼市能见到的,都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五点多,第一网就捕上来了,马上就卖完了,很多老客一大早就在这里等着的……...
司法部发布《行政复议工作白皮书(2024)》 - 天天要闻

司法部发布《行政复议工作白皮书(2024)》

6月30日,司法部发布《行政复议工作白皮书(2024)》(下称“白皮书”)。白皮书从行政复议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中的地位、吸纳行政争议作用发挥、通过调解和解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监督依法行政、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基础能力建设等七个方面对2024年行政复议工作进行了梳理分析,全面总结各地、各部门...
读完本科读大专?河南一高职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 天天要闻

读完本科读大专?河南一高职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先上本科后大专?以为是玩梗,没想到竟然是真的!”近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中,多个专业备注招生的对象是本科毕业生,引起了网民关注。“专升本”一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该校已经连续多年招收本科毕业生,人数和专业数逐步增加。7月1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