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文/高伟
北交所官网显示,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铁发”)北交所ipo于近日注册生效,并于5月26日在北交所上市网上路演。交大铁发拟募集资金约1.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新津区交大铁发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生产新建项目、新津区交大铁发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但《电鳗财经》经调查研究发现,该公司招股书存在很多疑点,在上市委会议现场,交大铁发经营业绩、生产设备、独立性等三方面问题遭到追问。即便已经注册成功,人们的上述担忧依然存在。
业绩波动触发22条风险预警
5月23日,新三板交大铁发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2.61%,盈利5339.17万元,同比增长12.04%。同日,交大铁发公告称,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50万元至1,400万元,同比上年变动-10.07%至19.91%;预计2025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950万元至1,300万元,同比上年变动-10.34%至22.7%。
换句话说,交大铁发的业绩具有较强波动性,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有可能盈利不足千万元,利润或有一成的下降。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分别为1109.75万元、-324.72万元、4249.94万元,同比变动-129.26%、1408.82%
根据新浪财经上市公司鹰眼预警系统算法,交大铁发已经触发22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尤为注意的是, 近一期完整会计年度内,公司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51.2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1%。且应收与营收比值持续增长,近三期完整会计年度内,公司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值分别为81.36%、84.32%、104.03%。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近三期完整会计年度内,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78%、25.58%、22.86%,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却低于行业均值。此外,公司应收类资产大于应付类负债。近一期完整会计年度内,公司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经营性负债累计为2.2亿元,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经营性资产累加为3.6亿元,公司产业链话语权或待加强。近一期完整会计年度内,公司预付账款为243.1万元,较期初变动率为72.49%;同期公司预付账款较期初增长72.49%,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7.35%。
西南交大竟“保留管理”企业
独立性方面,北交所要求交大铁发说明公司被纳入西南交大“保留管理”企业是否合规及具体政策条文依据,获准使用“西南交大”字号是否对投资者判断公司与西南交大关系存在误导作用。说明西南交大“保留管理”企业的具体内容、方式及其对公司独立性是否存在实质性潜在不利影响。
2005年,交大铁发的前身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交大有限”)由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交大产业集团”)、王鹏翔、孟廷会等4名股东出资设立。其中,交大产业集团是西南交大旗下全资企业。
自成立至2016年2月,交大产业集团十余年来一直是交大有限的控股股东。2016年2月,在交大有限完成新一轮增资和股改后,交大产业集团对交大铁发的持股比例由35%下降至28.38%,不再是交大铁发的控股股东,交大铁发由国有控股企业变更为国有参股企业。同月,王鹏翔通过受让股权取得了交大铁发17.32%的股权,并通过与其他四名股东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交大铁发48.21%的表决权,成为交大铁发实控人。
截至2025年3月12日,交大铁发无控股股东,王鹏翔通过上述方式仍合计控制交大铁发41.05%的表决权,仍是交大铁发实控人。2021年6月,交大产业集团将其持有的交大铁发全部股权无偿划转给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科技发展集团”),而西南交大持有科技发展集团100%的股份。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12日,科技发展集团以22.93%的直接持股比例位列交大铁发第一大股东,但交大铁发并未将其认定为控股股东。
显然,交大铁发与西南交大的渊源颇深。而交大铁发的实控人王鹏翔亦与西南交大联系密切。第一轮审核问询函还显示,截至2024年6月,王鹏翔仍然属于西南交大的事业编制员工,一直由西南交大缴纳社保。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则显示,除了实控人王鹏翔,另外还有高山、冯晓红、张同刚等8名西南交大教职工以保留事业编制、兼职方式到交大铁发提供顾问服务并曾经在交大铁发处领薪,其中高山、冯晓红还分别直接持有交大铁发14万股、37.5万股的股份。
不过,西南交大批准的王鹏翔第二期离岗创业期限将在2025年6月到期,且上述期限到期后不能再延期。总体来看,王鹏翔顶着“西南交大在编职工”的身份离岗创业长达近20年。
第一大客户与第一大供应商重合
2020—2023年,交大铁发来自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从20.18%提升27.67个百分点至47.85%。相较同业可比上市公司,交大铁发的销售集中度异常高企,其采购集中度亦出现类似情形。2023年,该公司向第一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为30.84%,并在2024年提升至53.29%。2023年,5家同业可比公司向第一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均未超过20%,哈铁科技更是不到5%。
招股书显示,交大铁发的第一大供应商与第一大客户是同一家企业,即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下称“国铁集团及其关联方”)。交大铁发向国铁集团及其关联方采购监控单元、线路接入集成系统软件等,向其销售含地震预警监测系统及设备、道岔监测系统、铁路信息化系统等主营产品及服务。
对此,北交所在第一轮审核问询函中,要求交大铁发说明国铁集团是不是市场上唯一能提供相关关键设备的供应商,第一大客户及第一大供应商重合的原因及相关业务实质与商业合理性,以及为何对国铁集团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偏低于平均水平。
交大铁发在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中并未直接说明国铁集团是不是市场上唯一能提供相关关键设备的供应商,只是表示因为需要铁路认证,国内目前供应商较为有限,公司出于安全、可靠和适应性等考虑,主要向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铁集团下属企业)进行采购。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第一大供应商国铁集团及其关联方,采购金额1.20亿元,同比增加144.35%;年度采购额占比也由2023年的30.84%增长至53.29%。
已经注册生效的交大铁发,会否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匆忙完成上市会否“先上车再补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