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通讯员 施远圻 文/图
玩有趣的提线木偶、赏精美的金苍绣品、听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每天下午5点多,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便能在校园内学习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闽南文化之美。
原来,这是该校依托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们打造的非遗体验课堂。“我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非遗进校园,不仅开设有提线木偶、金苍绣等特色校本课,也有梨园戏、南音等社团项目。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非遗文化,我们在课后服务中推出了7节非遗体验课堂,学生们在完成当天作业后,可以走进非遗体验课堂体验学习一项非遗技艺。”学校校长曾凤蓉介绍道。

学生在操作提线木偶
身高不够无法练提线木偶 老师抱学生到椅子上操作
“老师,这两根线缠在一起了,怎么弄?”“老师,你看我已经能同时操作5根线了。”……在提线木偶体验课中,总能听到不同的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有的好像初学者般频频出错,有的则像老演员一样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因为这是体验课,所以一个教室里会出现不同年段学生同堂学习的情况。我们希望能利用好课后30多分钟的时间,普及提线木偶这项非遗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去操作提线木偶,感受它的魅力。”提线木偶体验课教师林茵告诉记者,哪怕年龄较小的学生,因身高不够无法操作提线木偶,老师也会抱他到椅子上尝试操作。
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体验学习非遗技艺,学生们都感觉非常轻松、有趣。因为这样的体验课不仅没有压力,还能触摸到一些有趣的道具、学到一些经典的技艺,让他们回家后“有资本”和小伙伴分享。
今年8岁的林妍辰同学,从刚开始提线时容易打结,到现在已经能熟练操作两根线让木偶走路,这也让她信心倍增。爱上这项非遗文化的她也决定要报名参加学校的木偶社团,系统学习提线木偶表演。

花灯体验课
学生体验感好 深入学习非遗
像林妍辰这样,因为在非遗体验课上有好的体验感,进而选择学习一项非遗技艺的学生还有很多。学校及家长们也共同为孩子们兴趣“助力”,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深入学习非遗文化,为古老的非遗艺术培养潜在传承人才。
“我很喜欢刻纸花灯,所以报名参加学校的花灯制作社团,学习设计制作传统花灯。我已经学会在卡纸上刻一些梅花、兰花、菊花等图案,再拼装成花灯,非常喜庆。”该校六年级学生陈诗铭告诉记者,“蛇”年即将到来,她也打算以“蛇”为原型,刻一些创意图案,组装成传统的刻纸花灯。
今年7岁的张乐欣同学在非遗体验课上学习闽南童谣后,一回到家便会摇头晃脑地表演给家里人看。发现孩子对闽南童谣感兴趣,家长便搜罗一些闽南童谣教她。她最近学的是一首题为《古城探寻记》的闽南童谣,童谣里介绍万应神曲、清源茶饼、春生药酒等泉州知名中草药品牌,让她感觉很新奇。
“我们很高兴孩子们通过非遗体验课,能喜欢上某个闽南非遗项目,并选择深入学习。相信在一次次的感悟、创作中,大大地增强审美能力和自信心。”曾凤蓉告诉记者,学校将继续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闽南非遗文化培养更多潜在传承人才。
编辑: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