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开设首个“AI+新闻”微专业,招生不限专业

2024年04月11日14:32:32 教育 3193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开始“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业的改变。首期招生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及在读研究生,不限制专业,鼓励学习编程、理工科等学生参与,一起探索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的应用。

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中国部分新闻传媒院校开始探索技术和新闻生产的边界。

3月27日,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悉,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媒体工程学院联合开设“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将于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学期面向全校招生。

“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将涵盖人工智能新闻写作、人工智能短视频与直播、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等5门主干课程。

浙传开设首个“AI+新闻”微专业,招生不限专业 - 天天要闻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第一条ai新闻

在师资建设上,微专业引入了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型企业的技术骨干,及传媒行业一线记者、编辑作为业界导师,参与课堂教学。其中,“智能媒体人机协同综合实训”课程将通过师生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

浙江传媒学院数字新闻系系主任焦俊波告诉澎湃科技记者,开设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院能拥抱技术,跨专业学习新技术,以及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业的改变。

浙江传媒学院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王翎子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学院想在这门专业里探索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落地的边界在哪里,“我们想和学生一起去探索,人工智能究竟给我们的行业带来了怎样的颠覆和改变,我们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 她同时表示,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目前是全国首个ai+新闻教育的专业,“没有其他院校的模式可以参考,等于从0起步,摸着石头过河。”

王翎子称,学院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到ai生产新闻的流程当中,让学生找到最高效的工作方式,同时结合专业能力辨析新闻的真伪,“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操控ai,给ai投喂各类提示词,利用ai写稿后开始人工审核。”

王翎子介绍,微专业首批招生,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及在读研究生,要求申请者具备新闻选题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内容策划与运营等专业技能。

不过,王翎子强调,目前微专业是试点阶段,相较于其他专业,微专业较为灵活,今后招生不会限制专业,也鼓励学习编程、理工科等学生参与,一起探索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的应用。

对于ai和新闻教育相结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教授邓建国认为,人工智能嵌入到新闻教育中,关键在于怎么教。新闻学院强调新闻生产的真实性,而人工智能生产的文本和视频具有较强的虚拟性,这造成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处理。

邓建国称,在人工智能时代,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变得更加困难,据他了解,现在新闻学院和业界的新闻从业者,比如编辑记者都会利用ai进行一些辅助性工作。但新闻生产的核心是采集和报道事实,记者的采写核实信息的真伪依然是技术无法替代的,“技术可以让新闻生产提高效率,但核心采集和报道事实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毕业 - 天天要闻

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毕业

7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雁栖湖校区举行。该校7114名博士毕业生、8108名硕士毕业生、394名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清晨5时许,一辆特殊的列车从北京北站驶出,这是国科大的毕业专列“科学号”。
增分100分以上的复读生有话说(三) - 天天要闻

增分100分以上的复读生有话说(三)

我校25年高考复读生平均增分86.5分最高增分202分增分100以上49人,占比34%增分80分以上86人,占比59.7%物理组合平均分496分历史组合平均分508.28分物理组合强基率由24年高考的4.76%提升至50.48%本科率由24
高考结束考生家长仍需警惕,网警护航高考警惕花钱改分骗局 - 天天要闻

高考结束考生家长仍需警惕,网警护航高考警惕花钱改分骗局

高考加油高考已经结束,千万考生家庭进入等待查分阶段。然而,在这段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日子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编织各种“提前查分”、“内部改分”、“特殊招生指标”、“花钱保录取”陷阱,利用“焦虑”牟利,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