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2024年02月06日23:25:19 教育 1427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文 | 鹿鸣

编辑 | 孙大圣


时隔半个多月,华中农业大学11名学生联名举报他们的导师黄教授学术不端的事情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2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发布了针对此事的最终调查和处理结果的情况通报。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根据通报可知,黄教授在学术方面和师风师德方面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学校对黄教授做出了如下处理。

第一:撤销黄某某一切校内职务,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报请撤销其教师资格,报请对涉及其学术不端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等予以撤稿、撤项。

第三:停用其主编的《饲料智能加工生产学》教材。

对于举报黄教授的11名学生和黄教授指导的其他学生,学校也做出了安排。

根据通报可知,学校组织师生双向选择,黄教授指导的15名学生均已落实新导师,对部分研究生少发的助研津贴已补发到位。

随着这份处理结果的公布,网友直呼大快人心,大家和11名学生一样高兴。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央媒人民网更是发文为华中农业大学在此事件中的表现点赞,直言校方依规处理,不仅给了学生和公众一个交代,也捍卫了学校的声誉和学术的尊严。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也因此,很多学生网友表示,华中农业大学能这么秉公处理事情,实在太圈粉了,以后会报考华中农业大学。

而在这之前,大家都为11名学生的前途担忧,觉得他们可能在这次事件中落败。

毕竟从现实中看,作为学术大咖的黄教授有权有势有资源,11名普通学生怎么能轻易斗得过他呢?

在事发之前,黄教授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D支部书记,是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主持、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高达30余项。

其中知名的就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并且黄教授与华中农业大学的关系非同一般,他1999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读本科,2008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随后又留校成为讲师,后来一步步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可以说,黄教授与华中农业大学有长达25年的感情,这25年足以让他在华中农业大学根基稳固。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但11名学生一腔热血,他们就不信这个邪。

他们不想再有其他受害者,也不想带着这样的污点毕业,于是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收集、整理、编辑、撰写长达125页的举报材料。

最终他们选择了在1月16日,这样一个考研初试成绩公布,申请博士的重要时间节点发布了这份举报材料。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在举报材料中他们控诉黄教授存在学术不端、打压学生、侵吞科研经费等恶行。

毫不意外的是,这份举报材料一经发布在网络上就掀起了滔天巨浪,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对于11名学生的正义之举,大家都表示认可、支持,但大家也为他们担心。

因为大家知道一旦他们失败,他们中很多人拿不到博士学位,后续只能以本科生的学历找工作,意味着他们6年的时间被浪费了。而且一些已经是毕业生的学生将会延期毕业。

但他们不怕,他们敢站出来,就做好了失去一切的准备。

其中,他们的带头人张黎说他们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他还说面对这样的事情总得有人站出来。

他还说:“即使我这6年打了水漂,但我揭发他,给后面的人省了多少个6年。”

网友们被这些年轻学生的赤诚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纷纷在网上声援他们,直言“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面对汹涌的舆论,华中农业大学也没有沉默,学校先是在官网撤下了黄教授的简历,随即又发布通报表示成立工作专班,对此事进行调查。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一时之间,黄教授成为众矢之的,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

而事发后,11名学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黄教授曾经威胁他们不要在网络上发表任何言论,还说他背后有学校年薪50万的专业律师团队,直言“你就算在网上发表了,别人都是来看笑话的。”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但从现实来看,所谓的律师团队是黄教授用来吓唬学生的话,因为出事之后,没有律师为他发声,反而是他自己不得不站出来说话。

面对媒体的采访,他先是否定了学生的所有指控,接着说自己对学生很好。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对于学生举报自己的原因,他给出的解释是有一名带头的学生,威胁其他学生一起签字举报。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对于黄教授的说法,网友们并不买账,因为大家认为都是成年人了怎么可能被人胁迫就签字举报他人,毕竟举报他人的后果比被胁迫更严重。

事实证明,没有胁迫一说,黄教授发声的第二天就被打脸了。

彼时,华中农业大学发布了初步的调查结果,认定黄教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暂停其在校内的所有职务和工作。

11名学生举报导师后续:黄教授被从重处理,悔不当初,央媒发声 - 天天要闻

此结果一出,网友们为11名学生感到高兴,但这些学生很冷静,他们说这只是进展,并不是最终处理结果,他们将继续抗争。

终于,在11名学生的抗争下,在网友的声援下,在华中农业大学没有私心的情况下,这起引发全网关注的事件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黄教授为他的不当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他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11名学生的结局也很好,他们继续读书,后续将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发光发热。

而他们这次争取到的光,将照亮更多的人。

现在的社会,还有这样的年轻人,真好!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匈牙利获取驾照的成本大幅上涨 - 天天要闻

匈牙利获取驾照的成本大幅上涨

匈牙利媒体报道:根据中央统计局(KSH)的最新数据,匈牙利考取驾照的平均价格在四年内上涨了 60%,由于汽油、维修费用以及教练费等成本都更加昂贵,使得获取驾照的费用可能高达 80 万至 90 万福林。然而,问题不仅仅是成本普遍上涨,人们对待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 天天要闻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同旧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个近些年喊得很响的理念——教考衔接。什么是教考衔接,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大家知道,旧高考也有一个喊得很响的理念——以考定教。这个理念指挥了高考十几年,其弊端已经十分明显。
滨州医学院:政校企携手赋能 共促医学人才高质量就业 - 天天要闻

滨州医学院:政校企携手赋能 共促医学人才高质量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近日,滨州医学院举办“就选山东 ‘医’往‘职’前”2025年春季校园双选会暨“美好‘卫’来 ‘健’康烟台”医学人才筑梦烟台招聘会。招聘会现场,350家用人单位携1.2万个就业岗位进校揽才。该校4300余名毕业生参加招聘会,250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实现医...
“百校千企万岗”,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进江科大助力大学生就业 - 天天要闻

“百校千企万岗”,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进江科大助力大学生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4月11日,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开进江苏科技大学举办“百校千企万岗”示范招聘会。这是江苏共青团青少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联动各界协同发力,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搭建高质量就业桥梁,助力青年学子实现“好就业、就好业”。江苏省百校千企万岗”示范招聘会现场。 主办方供...
何同学的反讨好之困 - 天天要闻

何同学的反讨好之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AI生成事情是这样:4月11日晚,何同学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车的经历;他说以前打网约车时,司机让他给好评,总是嘴上答应,但事后就忘了。他觉得这样不太好,所以,现在改。如果司机服务真的很棒,他才会主动好评;不然就会直接拒绝;他还提到,自己以前比较爱讨好别...
大风天去不了考场,报名费打水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这钱,我退! - 天天要闻

大风天去不了考场,报名费打水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这钱,我退!

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其中,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阵风风力可达12~13级,中央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提醒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多地景点临时关闭,部分中小学及高校宣布停课或转为线上教学。△ 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截图受此影响,已经报名参加本届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的考生群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