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柯纪实
编辑/南柯纪实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越来越高。舞蹈作为艺术之母和表达情感的高级形式,其功能和作用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逐渐将舞蹈与健身、社交等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舞蹈艺术开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渐形成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在广场上、晚会上,甚至在各类舞蹈培训班都能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跳舞。这种趋势为舞蹈教育带来了巨大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普通高校作为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场所,与专门的舞蹈艺术院校相比,具有更广泛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拥有多样化的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也逐年增加。
普通高校的综合性和普及性对于提高舞蹈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我国舞蹈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下显得更为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关注和重视。
以“舞蹈发展的大众化”为视角研究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仅有助于推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向前发展,也有助于实现舞蹈的普及和艺术价值的最大化。
<<·——我国舞蹈教育模式及其在普通高等院校体现的特点——·>>
普及型舞蹈教育在普通高校以选修课形式的形体舞蹈课为主,同时也包括学校组织的舞蹈团、学生自组织的舞蹈社团以及各类文艺演出和舞蹈讲座。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舞蹈课程作为重要的美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本科阶段都有,实现了舞蹈教育的大众化。而我国的舞蹈普及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专业舞蹈教育主要针对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艺术专业人才,目前主要集中在专业艺术院校。为了满足市场对一专多能型舞蹈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开设了音乐舞蹈专业,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
在普及型舞蹈教育的推动下,舞蹈开始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设音乐舞蹈专业,以满足市场对多功能舞蹈人才的需求。舞蹈在普通高校的推广主要通过开设公选课实现。
通过形体舞蹈公选课,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舞蹈兴趣,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建立良好的审美习惯,实现舞蹈的美育功能。
然而,普及型舞蹈教育受到硬件和软件的限制,热爱舞蹈的非专业学生的参与度受到限制,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导致学生舞蹈水平较低。
目前,舞蹈教育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努力,以推动舞蹈在普通高校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的种类、内容和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为推动舞蹈在高校的普及和大众化发展,舞蹈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也需要多样化。
首先,针对专业舞蹈教育,可以开设不同舞种的选修课,弥补专业必修课知识的不足。此外,相关院系可以与社会上的舞蹈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具体培训课程,以获得与舞蹈相关的各种资格证书为目的,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
在教学方法上,应多样化教学内容,结合实践课与理论课,拓展学生舞蹈视野。建议通过芭蕾舞基训塑造优美形体,现代舞基训解放肢体,古典舞基训了解古典舞基本元素,民间舞蹈学习强化动作美感,同时穿插运动损伤知识讲解,增加形体课的丰富性。
在普及型舞蹈教育方面,以校公选课为例,可以在明确开设目的的前提下,尽量拓宽学生舞蹈视野,简化教学内容并注重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
通过丰富形体课内容、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和穿插运动损伤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结语——·>>
在我国舞蹈普及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下,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教育思路调整,推动舞蹈教育的多样化,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舞蹈人才和舞蹈爱好者,促进舞蹈普及和提升国民舞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创意舞蹈在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 崔晓宁.艺术教育,2022(05)
[2] 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中的辩证性思维分析[J]. 王梦姣.艺术评鉴,2022(11)
[3] 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刍议[J]. 刘静文.才智,2019(09)
[4] 创意舞蹈在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 宁静.文学教育(下),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