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9月15日讯(记者 彭瑶)近年来,预制菜因种类丰富、方便快捷、减少人工成本等优点,颇受上班族、连锁餐饮和中小餐馆的青睐,但对于预制菜能否进入校园,尤其是是否适合提供给未成年人长期食用,争议颇大。近期恰逢开学季,媒体接连报道了一些地区幼儿园使用中央厨房配餐饭菜不合孩子口味、因不满学校采用预制菜家长集体送饭、某大学食堂档口使用预制菜料理包等事件。“预制菜进校园”话题持续发酵,家长普遍担忧预制菜中添加剂的使用、菜品的新鲜度和营养等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可解“营养卫生之忧”
中央厨房配餐与普通预制菜加工厂有何不同?郑州某高校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一名老师告诉中国网记者,普通预制菜加工厂为餐饮企业、零售业以及个人提供即食或半成品的菜品,可以有不同规模和加工方式,从小规模的手工加工到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线不等。中央厨房配餐通常是大规模运营,在一个中央厨房内进行食材采购、预处理、烹饪和分装等环节,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集中供餐服务。中央厨房对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更为严格,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营养平衡和菜品口感的一致性。
微博上一则“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现象”的投票有超过13000名网友参与,逾80%的人选择了“不赞成,担心孩子吃预制菜的营养卫生等情况”。
“预制菜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长担忧的问题。”受访对象表示,应制定预制菜产业标准和规范,对预制菜的营养成分和配料进行要求和监管,并在产品标签上提供详细的营养信息;设定食材质量、加工环境、工艺流程等食品安全要求,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快速追溯到具体批次和生产环节,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设定对防腐剂使用的最大限量和合规要求,使之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同时,鼓励采用新鲜食材加工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以减少对防腐剂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健康的预制菜产品。

图片来源网络。
预制菜是否适合进校园需综合考量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明确预制菜产业要“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目前,长三角、山东、上海、重庆等地区已出台生产许可相关规范或分类目录,指导企业规范开展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中国烹饪协会也推出《中国预制菜产品认证技术规范》,对预制菜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食品安全风险、关键生产工艺、温度控制要求等影响产品安全与营养的关键因素提出要求。
“若供应商不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而且预制菜往往是大规模生产的,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体需求。长期依赖预制菜供应也可能会限制学生对食物选择和健康饮食的认知。”受访对象认为,预制菜是否适合进校园需要在确保供应商质量、食品安全、营养均衡以及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最理想的情况是结合预制菜与现场烹饪,以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并确保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关注供应商资质、生产许可等关键事项
受访对象建议,如集体食用预制菜,应选择有良好信誉和合法认证的供应商,查看供应商的资质证书、生产许可证以及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评定。了解供应商的食材采购渠道和质量管理措施、菜品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比信息,以及产品的加工方式、储存条件、配送方式、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方法、卫生控制措施、质量管理系统等,以确保食材或产品的安全、营养和新鲜度。
如个人食用预制菜,要注意选择正规品牌或可信赖的制造商,注意菜品包装上保质期。仔细阅读预制菜的成分列表,了解其中的成分和添加剂,特别需要关注是否有过多的糖、盐、添加剂或人工色素、是否有易过敏成分等。储存和加热预制菜时要按照产品包装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
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预制菜产业涉及的产业链很长,除了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对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监管,公众对预制菜的科学认知、消费者的知情权、家长对学校食堂管理的监督权等,也是预制菜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各方应综合考量的问题。
就近期部分学校发生的“预制菜争议”,有媒体评论指出,学校未经充分沟通和论证就直接改变供餐方式,凸显学校落实管理规定不到位、家校沟通没跟上等问题。
根据2019年2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公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在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畅通食品安全投诉渠道,听取师生家长对食堂、外购食品以及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预制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还需多方共同努力。”江苏省消保委呼吁,餐饮企业和商家提高自律自觉意识,对使用菜品的来源、是否为预制菜、制作工艺等要素,主动清晰公示。预制菜生产企业要提升科技水平,着力攻克技术难点,如预制菜的还原度、保鲜度,不断改进预制菜的口味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落实责任,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对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突出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检查,依法打击违法违规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行业协会要探索建立相关规则、标准,倡导预制菜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编审: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