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今年四月份,一则提问登上了热搜:大学生一个月400生活费够吗?有一名在上海读书的大学生,父母每个月只给它400元生活费,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
难以想象,2023年的大学生一个月400元是怎么生活的?
而在大学生的这些艰难背后,也隐藏着中国父母令人窒息的金钱观。
一个月生活费400,多要100就是攀比
在上海读医学专业的李鑫(化名)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学习方面他非常用功,成绩也很好,但是生活方面一直让他很苦恼。
父母每个月只给他400元的生活费,这对于在这个繁华都市生活的李鑫来说,几乎是一种折磨。
克扣孩子生活费
李鑫的学业非常繁忙,医学专业的课程和实习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去兼职赚取额外的收入。
他每天都过着拼命学习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但他的生活费却仍然非常有限。
有时候,李鑫想要多要一点生活费,以便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社交或参加一些活动。
然而,每当他向父母提出这个请求时,他们总是认为他要求更多生活费是一种攀比的观念。
李鑫感到非常无奈和困惑,他并不是要攀比,而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社交机会,与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因为生活费有限,李鑫逐渐不敢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社交。
热搜截图
他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会暴露出来,担心自己无法支付和别人一样的消费,进而被嘲笑或看不起。这让他感到自卑和羞愧,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小到大,李鑫从未买过贵的东西,也没有享受过奢侈的生活。他羡慕身边的同学们可以自由购物、外出旅行,而自己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经济圈子里。
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和窒息,他渴望能够体验一些平凡的快乐,而不是被经济压力所束缚。
出卖身体换取生活费
事实上,有这种压力的,绝非李鑫一人。甚至有极端者,为了更多的生活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杨娟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女生,她不仅学习刻苦努力,而且长得也很漂亮。
她来自一个并不富裕但也不贫穷的家庭,当她考上省会的大学时,她和家人都感到非常骄傲和高兴。
然而,杨娟的父母每个月只给她500元的生活费,这点钱对于在这样一个繁华城市生活的她来说显然不够。
为了弥补这个缺口,杨娟在课余时间决定去一家便利店找一份兼职工作。
网友评论截图
在便利店工作的一天,杨娟遇到了一位中年男子,名叫李睿。
李睿给人一种自信而优雅的感觉,他与杨娟聊得很投机,两人逐渐建立了一种特别的关系。李睿知道杨娟的经济困境,他开始主动关心和照顾她。
然而,某天,李睿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要求。他向杨娟提出包养她的想法,条件是每个月要和她开两次房。
杨娟陷入了犹豫和纠结之中,她知道这可能是一种不正常的交往方式,但同时,她也需要有人可以解决她的经济问题。
最终,面对金钱的诱惑,杨娟做出了一个决定,她答应了李睿的提议。
从那以后,杨娟的生活变得轻松了许多。有了这些钱她可以不再为生活费的担忧而烦恼,可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
她开始享受这种经济上的解脱,觉得自己重新获得了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父母管控孩子生活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娟开始逐渐意识到这种生活方式的不正常和不健康。
虽然金钱给了她经济上的安全感,但她开始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失落。她明白,这并不是她真正追求的幸福和满足。
在万般痛苦之下,杨娟决定将自己的遭遇说给父母听。
谁知,当杨娟向父母坦诚相告时,他们的反应令她感到窒息。父亲怒气冲冲地指责她没有好好利用所给的生活费,认为她没有节约和管理好自己的经济。
母亲则冷笑着说她只是因为贪图享受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根本没有为家庭考虑。
父母的训斥让杨娟心如刀绞。她原本期待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却收到了冷漠和责备。
他们的言辞让她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只是一个给他们增添负担的存在。她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家庭,以及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意义。
由于内心的焦虑和罪恶感的困扰,杨娟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她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心不在焉。她曾经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现在却陷入了挂科的恶性循环。
女大学生在网络上找“干爹”
最终,当毕业的时候,杨娟因为挂科太多而没有拿到毕业证。这是她内心最大的打击。
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选择导致了她在学业上的失败,这让她感到沮丧和绝望。而在这背后,也是因为中国式父母窒息的金钱观,最终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中国父母的金钱观该调整了
应该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务管理意识,的确是父母的责任。
但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父母可以通过讨论家庭预算、理财规划和储蓄等方式,让子女了解金钱的用途和管理方法。
同时,父母也可以教育子女要珍惜劳动成果,不依赖他人的赞助和资助,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
但在子女尚未有完全独立能力、尤其是学业尚未完成之时,父母也应当给予他们日常必要的生活费。
至于这些生活费到底是多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是出自父母的一己之见,去决定。
事实上,在金钱上的过于大方和过于吝啬,都绝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正确的金钱观念。量入为出、适度经营,才是真正正确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