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砸出30万?揭秘定向医生才知道的那些事03:18
来 源 | 基层医声公社
作者 | 羽兮
一地推出新的基层人才培养计划,最高可拿到30万元。
本科生一次性获得人民币5万元;硕士研究生一次性获得8万元;博士生给予15万元安家费分5年支付。被差额事业单位录用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用人单位另外分别给予5万元、8万元、15万元配套资助资金。
这是近期江苏省太仓市卫生健康委为基层引进人才,抛出的诱人橄榄枝,同时也是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后推出的最新“引才”工程——政府资助生计划。
资助政策背后有相应的条件,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在参加完当地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考并录用后的两年内拿到《医师资格证书》,且从事卫技工作不少于6年。
政府“砸钱”让医学生回家回基层就业,比此前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的农村订单定向生计划,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也有业内人称,这是在2010年由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原卫生部等五部委发出的《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后,地方为了吸纳基层医学人才推出进阶版红利政策。
目前正值高考志愿热议期,就类似的基层医学人才政策,有过来人发起激烈讨论,并客观呈现了目前选择农村定向生要面临的现实处境。
真相一、政策落地情况参差不齐
国家政策实行了十余年,确实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也为农村地区输送了宝贵的医学人才。
因为地方财政实际情况不同,关键部门重视程度不一,人才下来后的待遇有天壤之别。通俗点说,地方财政有钱,落实情况好,财政穷,自身都难保。这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自保都难,有些既有的承诺迟迟不能兑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定向生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真相二、晋升名额在基层开不了口子
有些地区对于基层在晋升方面的倾斜力度和名额划分不够多,让定向生产生了晋升无望,一眼望到头的想法。
有基层医生反映,签订6年合同内不能考全日制研究生。待遇又比一、二甲医院低,留在农村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一没待遇保障,二没晋升希望,价值感难以体现,时间长了就容易动摇。
真相三、被冷眼相待的“金凤凰”
很多人对定向生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这是给农村户口、家庭条件不好且分数不高的考生准备的一条旱涝保收的路。实力强不强不重要,能留下来提供基础诊疗就行了。
但事实上,定向生的表现要比他们料想得好得多。部分地区今年定向医学本科高考分普遍上涨,甚至超过一本线,有的省份考生分数可以轻松进211/985。这类成绩优异的“金凤凰”在进入定向培养的绿色通道后,如不被重视,就容易产生“不得志”的感觉,一旦得到有上级医院青睐,基本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
选择定向就是选择了远离光鲜外表、绚丽舞台的大城市,可能需要蛰伏很久才能达到所谓的“出人头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就没有前途,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笔者认为,在引导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舆论,要做的事还很多。
- END -
责 编 | 佘易鸿
本文为基层医声公社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基层医声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