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成长的一大重要节点,就是开启入学生涯,尤其是小学生涯。从孩子出生,家长就盼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上幼儿园,直到快5周岁左右了,家长便盼着孩子开启孩子开启小学学习生涯了。
一、6周岁入学或将被打破?小学生迎来“新调整”,家长了解了吗
按照以往教育部的规定,孩子到了6周岁,才算满足上小学的基本条件,而这里的6周岁,也是精确计算而来的,即必须是8月31号之前出生的年满6周岁,才是标准的适合上小学的6周岁,晚一天出生的,都不作数。
对于这一规定,很多家长纷纷表示不认同,表示不公平。多少9月1号,甚至是9月1号凌晨踩点出生的孩子,就无法享受6周岁上小学的政策,意味着这部分的孩子就必须再等一年才可以上小学。
从表面看,仅仅是入学时间推迟一年,深究其中,这给很多家庭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小的。看到跟自己孩子同龄的小孩已经步入小学,加之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观念根深蒂固,家长们难免觉得着急。一年的时间,能让孩子认不少字,学不少知识,早一年上小学,甚至对于孩子性格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也正因如此,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跟上同龄人学习的步伐,选择提前给孩子报名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和补习班。据调查,甚至有一部分妈妈辞掉工作,当起家庭妇女,就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接送孩子上下补习班,安抚孩子起初不愿学习的情绪,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饮食。
也就是说,在孩子在未能步入小学之前,尽量创造小学学习和生活的氛围,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因为自己孩子需要推迟一年再上小学,家长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经济开销是很大的。
二、新政策出台:2022年下半年起,8月31号之后出生且年满6周岁的孩子也能上小学了,家长们纷纷感到欣喜。
所幸的是,家长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从2022年下半年的入学开始,国家发布了新的政策,各大区域将取消8月31号后出生的孩子需推迟一年再入小学的规定,这也就意味着。
在同一年中,9月1号到12月31号期间出生的孩子,也跟8月31号之前出生的孩子一起同样可以在当年步入小学了。取消6岁入学,这一政策的发布,对于家长们而言,无异于是天大的好消息,既能减轻家庭中对孩子补习班的额外开销,也能让孩子早日适应小学生涯,踏入属于孩子自己新的一个人生阶段。
三、新政策的实行,真的就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了吗?
然而,在新政策实行后,关于家长们对孩子入学问题的困扰似乎并没有如愿消除,前一个困扰刚下眉头,新的又上心头。现在无须担心孩子入学时间推迟了,孩子可以正式按时上学了。
那么,孩子还这幺小,在家里没有提前给孩子做好接受小学入学的思想工作,没有提前规划孩子上学后本该有的作息和时间,孩子们早早步入小学,他们可以适应吗?孩子们早早步入小学,家长们的压力真的就减轻了很多吗?事实证明,对于大部分的家长和孩子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家长从担心孩子上学晚的问题,转移到了担心孩子无法适应上学的生活方式。这就有了为什么现在出现了很多家长晚上跟着孩子一起拿着课本学习的现象。这不仅仅是陪伴,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家长也在跟孩子一起适应学习的生活方式。
甚至要比孩子提前一步熟知他们的课程学习,让自己作为家庭教师一般辅导孩子学习。这样一来,家长们的经济负担兴许稍微减轻一些。但是,在工作结束回到家后,还需要顾及孩子的学习功课,无疑是大大加重了家长们的精力消耗。
四、家长真的有必要如此在意孩子的入学时间吗?
孩子的入学时间真的这么重要吗?家长们一心盼望孩子可以早些入学,尽量抽出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然而,根据调查发现,早入学的孩子成绩并不比入学晚的孩子优异,相反,大多数晚入学的孩子成绩似乎更是理想。有专家曾分析过,孩子的入学早晚跟其成绩没有必要的关联。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原因构成的。
一方面,早入学的孩子智力爆发度会相对弱一些,对学习的领悟性也就相对差一些;另一方面,早入学的孩子心智思想相对还处于一个相对贪玩的状态,这部分的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还有一方面就是,早入学的孩子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这也就关系到每个孩子的身体生长素分泌和身体系统生长会有所差异。这些都是构成孩子成绩好坏的重要原因。
总结:船到桥头自然直,家长不需要太在意孩子的入学时间,不管政策如何变动,家长们都需要以平常心对待,积极跟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做好孩子的思想引导工作,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以后的良好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