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优秀好还是不优秀好,其实这是一个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
孩子优秀的,考上985或211大学的,回家乡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零。如果在北上广深这样的特大城市就业,房子问题是横亘在他们和他们父母的一座大山。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矿,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单独靠孩子是无法解决房子问题的,肯定要父母倾力帮忙,甚至掏空上一代人的家底。这对他们而言,必然要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这些在家乡父老面前优秀的子女们还要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和教育成本。
笔者身处在一个四五线的小城市,身边有三个同事的子女都很优秀,考上985或211大学,毕业之后两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有进私企,有在国企,有进入体制内。但是他们要想在这个城市稳定下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们的父母亲都是工薪阶层,在外人看来,优秀的子女是值得他们炫耀的面子,但在里子上,他们的幸福指数可能要打一个折扣。不仅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支出,如果他们随子女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对于他们而言,远离自己生活的故土,也就意味着孤独和寂寞。也许要牺牲上一代人的幸福生活,他们子女的下一代才能真正融入这个城市。
反观子女不是特别优秀的,考个一本、二本或者读个本省公费师范生的,等等,子女回到家乡就业,在父母身边,屋价相对便宜,不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对于子女本身和父母而言,幸福感应该也是挺高的。
在生活中,特别优秀的子女必然是在父母的注视下越离越远,振翅高飞,与父母渐行渐远,缘分浅薄;而并不突出的子女,反而是父母在日复一年的衰老中,感觉到他们的重要性和必要,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矛盾之处,十全十美的东西毕竟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