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2022年07月01日12:42:17 教育 1389

01

这2天,看到2条榜单高居不下的热议,心里顿时涌上一股酸楚。

第一条是“安徽某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或者应聘生源地中、小学的保安”。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据该校的同学爆料称,学院大部分学生都收到学校发来的保安招聘信息,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心里的委屈和郁闷无处释放: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大学毕业让我们保安?当保安完全用不到我们的专业知识,有点不明白读书的意义了。”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高达1076万,在疫情之下,截止4月17日,75%以上的毕业生还没落实就业。

就业形势紧张不假,可寒窗苦读了16年书,为了就业,学校鼓励学生在校当保安,究竟安的是什么心?

让人不得不唏嘘和愤懑: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别人60岁当保安,我20岁就当,少走40年弯路”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大学毕业的尽头是大学保安,大学保安的尽头是大学教师。”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当了这个保安,以后小孩子也能去附中吗"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说句你们不中意的话,有可能出去连保安都找不到'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大学保卫处是事业编制,我有研究生同学都考上了。”

“有什么问题?现在机场安检的都要求本科了”

面对热议,该高校的工作人员做出了解释,这是应对目前大部分毕业生还没有落实工作,而做出的一次摸底,学生有好的就业岗位,学校当然首推。

说句实话,年纪轻轻,不考虑保安是否在编,当保安真的就有失身份吗?

记得王小波在《黄金年代》写过一段看透生活的话: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

生活真相如此残酷,在没有好工作去处前,先就业安定好生活,安放好对未来大好前程未来可期的蠢蠢欲动。

再一点点去改变,从普通平凡的保安岗位跃升到理想中的工作,难道也不是一条出路吗?

02

另外一条热搜“北大毕业生的毕业辞辞,谈选择平凡岗位,做个平凡的人”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这位颜值出众的毕业生,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在毕业典礼上,对着镜头和台下的同学动情地说:

“今天过后,我们也将从平凡的岗位上重新起步,我也将回到生我养我的西部土地。

我们有可能终其一生也就是个平凡的人,但那又如何?

......

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在被需要的每个瞬间,化平凡为不凡,是北大交给我们的重要一课。”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这40秒的演讲,非常温柔,也很有感染力,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和争议: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能够考上北大,就已经是不平凡了。”

“能够站在这里演讲,加上这个颜值,想要平凡都难。”

在这些话语里,看到一个潜在的认知,清北毕业就不配说做个平凡人,应该一毕业就在北上广,成为中产的一员。

然而,社会的真相,用毛不易的歌《像我这样的人》来表达,实在太恰当不过了。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

疫情发生这3年,清醒着的高校学子们,不过是看清了残忍的现实,放弃了幻想。

03

有几组数字很露骨,看完大概也就懂了,硕博生的平凡之路。

2022年5月,2个小地方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浙江遂昌县招人,结果41名世界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报名;

广东和平县招人,结果31名博士,700多名硕士报名。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遂昌县为例,该县给出的岗位,都是工作人员,审计员,核验员等等,跟这些名牌大学毕生生的专业比较,明显牛头不搭马嘴

重点遂昌县只是三线城市下面的县城,远离苏州、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县里连高铁也没有

常住人口才19.44万,城镇化率56.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为7.87万,也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3万元。

用一个直戳人心的词来形容,遂昌县就是一个偏远的山区,

就这样的基础硬件配套,24个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几乎全部来自知名高校,硕博士的比例在95%以上。

他们为什么要来?

招聘文件上关于薪金一栏,给出了答案。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硕士研究生享受45万元的政策奖励,博士研究生获得75万奖励。

45万、75万,在三线城市,一套房就有了,这吊打了多少在一线大城市为房苦逼的人。

2021年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

在大城市,毕业没几年,又是不太好找工作的专业的硕士博士,能拿到1.5万元月薪的有多少呢。

林语堂说:“幸福很简单,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人终其一生,不过就是为了上述的这4件事,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吗?

没有一线城市,大公司的亮丽头衔又如何,在小城市安稳的生活,做个普通的体制一族,难道就不香吗?

04

至2022年4月17日,1000多万高校毕业生里,75%以上的还没落实就业。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特别要注意的是,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毕业求职更难。

读了20多年书的博士,很多是来自低收入家庭,读书期间,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在一线大城市,父母好不容易盼到毕业,结果还得继续工作,给孩子赚买房钱。

努力读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好的前程吗?

换句话说,如果长大以后,父母还是这么辛苦,那长大的意义何在。

更何况,现在在一线城市,就算你在大厂,就算你经验丰富、老员工的博士,也不能幸免被裁员的危机。

美的老员工“被裁”后的留言更能令我们看到其中的揪心之处: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没有报工伤,会影响部门考核……任务达成的代价,三个月后请医生看X光片,问他是否彻底痊愈,医生说骨头有点歪,一辈子就这样了。

自己当时的选择,责任所在,义不容辞。现在想想,还是太善良。房要供,娃要养,打碎牙齿和血尝。”

硕博毕业,人生已过或者已近而立之年,面对一线放话的不确定性,变成小县城躺平的博士。

本身就意味着读书价值的一种兑现,不是更励志吗?

当下学历本来就是过剩,全世界一样的主题。

提前学会平凡,有错吗?

汪国真在《平凡的魅力》中写过:

“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的一员。”

“我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

学会接受平凡,与平凡的自己和解,能够甘于平凡,又不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我们一生需要学会的课题。

05

秦玥飞,2011年哈佛名校毕业,拒绝百万年薪,跑到湖南一个偏僻农村当村官,只有1450元的工资。

哪里水电路都不通,出行全靠走路,他却穿上解放鞋,戴上草帽,11年间,带动好几个自然村脱离了贫穷,把当地曾经不起眼的种植业,搞出了名堂。

201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高校喊话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揭开了当下年轻人最难以启齿的一幕 - 天天要闻

高校毕业,当保安、当村官、当小县城单位一个小职员,难道就是埋没才华了吗?

当然不是,真正的闪耀,其实就来源于每个平凡个体的全情投入,来源于活在当下的此时此刻。

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业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你平凡的生活,总会因为自己闪光的心,变得不再平凡。

愿你能超越庸常的琐碎,发现一个更大的自己。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2024年高考落幕:崭新开始 无限可能 - 天天要闻

2024年高考落幕:崭新开始 无限可能

随着北京、海南等地最后一场考试的交卷铃声响起,2024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记者在多地考点采访,感受考生们蓬勃的朝气和向上的精神。挥别高考这场“成人礼”,他们迎来崭新的开始,怀揣梦想再出发。
北京高考结束,家长定制超大“向日葵”、创意横幅“花式”接考生 - 天天要闻

北京高考结束,家长定制超大“向日葵”、创意横幅“花式”接考生

新京报讯(记者 徐彦琳 苏季)“你看那个走出来的人是不是他呀?”“你看看他表情怎么样啊?”“表情看起来还不错。”……6月10日是北京高考的是最后一天。下午5点,最后一门考试科目地理考试正式结束。记者在多个考点看到,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小时左右,家长们就已陆续到达考点外,准备迎接即将走出考场的考生们。6月10日...
高考收官 北京166名考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居民身份证 - 天天要闻

高考收官 北京166名考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居民身份证

6月1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自5月31日以来,这条绿色通道全天候、全时段为全市6.7万考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共加急制发居民身份证166件。据北京警方介绍,自5月31日以来,这条绿色通道全天候、全时段为全市6.7万考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共加急制发居民身份证166件,接待考生或家长到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和基层...
浙江高考结束,26日左右出成绩!家长感慨,接送16年终于结束了!一大批顶尖学霸明天继续比拼 - 天天要闻

浙江高考结束,26日左右出成绩!家长感慨,接送16年终于结束了!一大批顶尖学霸明天继续比拼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今天16:30,2024年浙江高考结束!记者来到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市源清中学考点外,和家长们一起见证这个难忘的欢乐时刻。很多家长手里都捧着向日葵花束,准备送给孩子。有位妈妈拉出横幅,祝女儿“渡劫成功”,吸引了众多家长围观。还有位家长拎着最新款的手机和电脑,要奖励女儿信守承诺。有家长拉横幅祝...
厉怀远的端午节:带侄女,陪父母,和家里人热烈的打成一片! - 天天要闻

厉怀远的端午节:带侄女,陪父母,和家里人热烈的打成一片!

厉怀远的端午节:带侄女,陪父母,和家里人热烈的打成一片!和父母失散了33年,找回亲生父母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厉怀远选择带着儿子媳妇,回唐山去陪伴爸爸妈妈。#头条首发大赛#​一开始,怕被家里人拒绝,不安的回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爸妈,哥嫂,
唐尚珺回应第16次高考:服从调剂 - 天天要闻

唐尚珺回应第16次高考:服从调剂

6月7日到9日,唐尚珺在广西防城港市迎来了人生中的第16次高考。在此之前,他以坚持复读考清华而出名,曾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录取,因故未上。2023年7月,当他决定去华中师范大学念师范类专业时,又因未选择
过万的志愿填报服务:是圆梦还是贩卖焦虑? - 天天要闻

过万的志愿填报服务:是圆梦还是贩卖焦虑?

作者:胥爱明近日,标价11999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引发热议。而据媒体报道,这还并非最昂贵的选项。张雪峰旗下的峰学蔚来,还为2024年的考生推出了价值17999元的圆梦卡,该服务包含四次专业填报咨询、志愿规划视频等内容。
追梦16年,自觉考清华无望,35岁的唐尚珺终于认命了! - 天天要闻

追梦16年,自觉考清华无望,35岁的唐尚珺终于认命了!

在高考的行列里,最牛的钉子户可能就是唐尚珺。#头条创作挑战赛#​果不其然如大家所料,2024年高考他又来了!这已经是他第16次参加高考!16年来他执着于一个梦想,考入心仪的清华大学,努力奔跑在这条路上,从学渣到学霸人生不断蜕变,却始终没有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