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过去很高端的物件,现在早已退出历史的高科技,用过几种

曾经稀罕的物件如今已经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电子产品的迭代换代,让我们对那些旧件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和印记。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曾经的那个年代的“网红物品”,你还记得吗?曾经用过几种?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MP3播放器。当MP3刚刚流行时,它的容量并不大,大约只有128M或者256M,后来才有了512M。但是真正淘汰MP3播放器的并不是容量问题,而是芯片解码问题。现在一首高品质歌曲大约有四五十兆,而旧的MP3播放器根本无法放下这样的文件大小。与之相比,智能手机可以轻松存放高品质音乐,因此MP3播放器的时代渐渐被淘汰。但是,我还记得在初三的时候拥有一个MP3播放器,每天都对它像宝贝一样呵护着。当时家里没有电脑,只能花钱去下载音乐,每首歌要花一毛钱,大约可以下载20首左右。我记得有次我的女同学向我借MP3播放器,我不好意思拒绝,结果她在课堂上使用它被老师抓到了,我被迫将它交给了老师。后来,手机也都具备了听歌看视频的功能,MP3播放器就逐渐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

其次是双卡收录机,它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最受欢迎的音乐设备之一。通过这种机器,我们可以倾听许多动听的歌曲,它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和回忆。当年最流行的歌曲如《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以及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即使现在听起来也依然好听。然而,这些承载着我们无数美好回忆的双卡收录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一个曾经备受热爱音乐人士欢迎的物件就是万能充。当时的手机都需要更换电池,很多人备上几块电池,方便充电。使用万能充只需连接好正负极,插上电源,就能看到绿灯闪烁,说明充电正常。然而,随着手机的发展,电池开始内置,所以万能充也渐渐离开了我们的生活。

你还记得MD吗?这是索尼推出的一种播放器,拥有极佳的音质。我曾经花了1700元购买了一台索尼MZ-N10,音质无敌,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像MP3那样直接从电脑下载。我特别喜欢索尼的线控棒,可惜我只用了一年多就不见了,让我心疼了很久。我甚至还记得当时下载的最后一首歌是杰伦的《外婆》。

还有复读机,那些磁带播放机陪伴了我们一段时光。当初拥有复读机简直就是一种炫耀,感觉很多人都在追捧自己的复读机。

还记得那台便携的DVD播放机吗?曾经的大件如今已经渐渐送给了别人,只剩下那个特殊的回忆。还有家庭影院,它是二十年前孩子结婚买的,花了将近一万。如今电视和电视柜都送给了别人,我妈妈还经常让我收拾家里的东西,我决定扔掉那些音箱、播放器和摄像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过去的时代的产物。

在回忆中,我也想起了PSP,这款游戏机在曾经绝对算得上是高科技。它的功能甚至比智能手机还强大,甚至有人说它以后还可以打电话。可见它当年的厉害程度。

曾经使用的传呼机,让我们经历了很多的折腾。每当有人发信息给我,我都需要跑到大街上用电话卡去打公用电话回复,真的很累。那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部手机就好了。

大哥大,当年大哥大都是奢侈品,是只有老板才会使用的。入网费用就要好几千,一部大哥大要万元以上,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简直太奢侈了。而且电话费用也相当昂贵,当时手机还只是少数人的稀有物品。

还有一个曾经备受瞩目的物件,就是那种可以随时检查电量的电池。它可以让我们时刻掌握电量的情况,当时非常方便实用。我记得这款电池当年非常火爆,虽然价格昂贵,但是续航时间非常长。

曾经的电视都带有内置磁带播放器,那时候对于我来说是个高科技的东西。可以同时享受到电视和录像机的功能,以及电视和卫星接收机的合二为一,这在那个年代都是非常奢侈的。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那个承载着无数功能的手机,它几乎取代了MP3、MP4、传呼机、随身听、游戏机、电话座机、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电子书阅读器、电子词典、翻译机、计算器、手电筒、指南针等等。然而,有人认为手机干掉了这些物件不仅仅是在功能上,更是干掉了我们的自由。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不使用手机。

这些“网红物品”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悄然离去,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它们是那个年代的象征,也是我们青春时代的见证。现在,让我们回味那段美好的时光,珍惜曾经拥有过的一切。

曾经的“网红物品”们,你还记得吗?用过几种?这些物品,或许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但它们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记。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曾经的MP3播放器。它在当时刚刚流行起来时,容量并不大,一般只有128M或者256M,后来才有了512M。但真正导致MP3播放器淘汰的并不是容量问题,而是芯片解码问题。现在一首高品质的歌曲就需要四五十兆,而旧款MP3播放器根本无法支持。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轻松地存放和播放高品质的音乐,而MP3播放器只能播放低品质的MP3格式音源。这让我想起了我上初三时拥有的那台MP3播放器,每天我都珍视它,因为那个年代我们家没有电脑,只能花钱去下载音乐。每首歌只需要花费1毛钱,我大约能下载20首左右。我的后桌女同学总是向我借,我又好面子就借给她。结果有一天上课时她被老师抓住了,我的MP3被没收了。后来毕业了,手机也具备了听歌和看视频的功能,MP3也就渐渐被遗忘了。

其次,我们回想一下双卡收录机。上世纪80年代初,使用双卡收录机听那些动听的音乐,是我们年轻时的回忆。那时最流行的歌曲,即使现在听起来也依然动听。例如《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还有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那些承载着我们美好回忆的双卡录音机已经与我们的青春年华一起,一去不复返了。

还记得万能充吗?它曾经拥有一个很牛逼的名字,可以轻松为手机充电。那个时候的手机都是可以更换电池的,很多人都备有几块电池,这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充电,非常方便。只需要对好正负极,插上电源,就会看到绿灯闪烁,表示充电正常。然而,随着手机的发展,现在的手机都采用一体化设计,所以万能充也告别了它的时代。

你还记得MD吗?索尼当年推出了很多古怪的产品,其中包括MD(MiniDisc)。这种设备与其他设备不兼容,没有配套设备。不过,MD在音质上是无敌的,我记得我花了1700元购买了索尼的MZ-N10型号,音质非常出色。唯一的缺点是不能像MP3那样直接从电脑下载歌曲,不过我非常喜欢索尼的线控棒,可惜只用了一年多就丢了。这让我伤心了好久好久,我甚至还记得最后一首下载到MD上的歌是杰伦的《外婆》。

复读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磁带播放机,是那个时代非常流行的物品。当年拥有一个腰间别的复读机是一种炫耀,好像有很多人找自己。然后是CD机,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2001年夏季的某一天,我乘坐公交车路过中大站,上来一个黑哥,他挎着一个包,里面放着一台便携式CD机,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听歌。那台CD播放器是十几年前的电子产品,但音效却是现在的手机无法比拟的。

家庭影院,二十年前我孩子结婚时买了一套花了将近一万块。电视和电视柜早已送人了,我妈经常听歌,又经常接DVD又麻烦,所以用这个设备听歌。它有一个外接电源,充电器只能叫做“变压器”,是一个半个拳头大小的方块,绕线变压器+塑料外壳,可以输出5V、9V、12V等不同电压。

接下来是PSP,不知道现在还有人在玩吗?在过去,它绝对算得上高科技产品,比智能手机还要强大。如果能生产一款可以打电话的PSP,那简直太厉害了。

还记得传呼机吗?在非典时期,我曾经使用过汉显传呼机。当有人给我发信息时,我赶紧跑到大街上用电话卡打公用电话回复,真的是累啊!那个时候我总是想,如果我有一部手机就好了。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的大哥大。当时的大哥大几乎都是奢侈品,很多人认为只有老板才会用。入网费就要几千元,一部大哥大甚至需要万元以上。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实在太奢侈了。电话费也是相当昂贵的。我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年轻人用手机打电话,我真是羡慕不已。可是当我终于有了手机的时候,它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了。我在2002年买的第一部手机是东信,它是一款绿屏手机,花费了1800元。最重要的是,它的接听和拨打电话都要每分钟花费6毛钱,实在是很昂贵。

这些“网红物品”,它们曾经占据着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手机干掉了全部或部分MP3、MP4、传呼机、随身听、游戏机、电话座机、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电子书阅读器、电子词典、翻译机、计算器、手电筒、指南针……最可恶的是它们干掉了我们的自由。如果有可能,宁愿不使用手机,来保留我们的自由。这些物品虽然消失了,但它们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独特的存在,留下了宝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