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芯片架构领域,ARM公司可谓是一家独大的存在,包括高通、联发科、三星等芯片行业巨头都是ARM的客户,甚至连华为海思麒麟9000芯片也是基于ARM架构设计的。然而,自从芯片规则被修改后,ARM就不顾中立的原则,停止了对华为进行新的ARM架构的授权,这也让很过国人感到愤怒。
要知道,制造一颗芯片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设计,而芯片架构就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基础。如果把芯片制造比作建造房子,那么芯片架构就是地基,打不好基地就意味着房子随时都可能轰然倒塌,其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吧。
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ARM还是非美企芯片架构公司,所以在英伟达想收购ARM公司的时候,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表示反对,结果这场“收购”以英伟达放弃而告终。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近日,美芯巨头高通向外界爆料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情况是这样的。
据高通方面爆料,ARM公司将计划限制各大芯片厂商采用自研GPU、NPU等架构。
也就是说,ARM公司希望使用基于ARM架构CPU的芯片厂商,在SOC级芯片上的每一步设计都要基于ARM架构,包括GPU、NPU及ISP等组件。在外界看来,这就是所谓的“霸王条款”。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全球科技圈的广泛关注。一旦ARM真的禁止客户使用自研GPU架构,那么高通、三星等芯片厂商要么采用全套ARM架构,要么就自研CPU芯片。但是以目前情况来看,让高通等芯片厂商突然自研CPU芯片很不现实。
而ARM和高通对簿公堂这件事,也证明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果然有远见。因为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倪光南院士就不惜余力地呼吁国内市场,要发展IT核心技术,尤其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他始终认为这关系到信息安全和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最主要的是,倪光南院士还明确表示,想要打破X86和ARM两大芯片架构的专利壁垒,就必须把目光聚焦到发展开源架构RISC-V。
据专家分析,预计到2025年全球RISC-V出货量将超过600亿颗。也就是说,RISC-V完全有能力成为继X86、ARM之后的第三大CPU架构。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近几年来,在华为、中科院、阿里等在内的一众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在RISC-V赛道中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比如阿里无剑600平台、阿里平头哥、中科院的香山处理器、华为海思自研的电视芯片等。
值得一提的是,RISC-V国际基金会的19个高级会员中,有12个来自中国,包括华为、阿里、中兴、紫光展锐等。也就是说,在RISC-V的产业布局中我们占据绝对的话语权。
除此之外,在国产自研方面,龙芯中科通过不断的努力,也成功研发出了LoongArch架构。虽然只是0到1的突破,但至少在关键时刻可以顶上来。
不管怎么说,我们要始终相信,国产芯片的破局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至于ARM和高通的“闹剧”如何收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分享。
关注我,了解更多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