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64卦:从61到64卦,宇宙生生不息,生命循环往复

上一篇,我们分析了《易经》的51~60卦,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经历了半生,我们已经知道自己今生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了,至于能不能完成它,那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事情,所以叫“尽人事,听天命”。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一种看得开、放得下的豁达心境。


如果说51~60卦是我们经历世事后,心灵净化和蜕变的一个过程,那么到了60卦以后,生命来到最后的阶段,还会又新的变化和发展吗?


今天来分析《易经》的最后4卦,也就是从第61到第64卦。


第六十一卦:中孚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中孚,信也。”

上一卦“节卦”我们懂得了合理的节制,就是做任何事都不要过度,当我们有所节制,才能够取信于人,因此节卦之后就是“中孚卦”。

中孚卦专门解析的是有关“诚信”的卦,“中”是合理,“孚”是诚信,中孚的意思是,不管是立身还是处世,我们都要心怀诚信,而且是要合理的诚信。


什么叫合理的诚信?


中孚卦提醒我们,诚信虽然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明辨是非。并不是说做人诚恳实在,对人有信用就是诚信,这是对诚信的误解。


我们从中孚卦的卦象来看,六爻的中心两爻都是阴爻,外面四卦却都是阳爻,说明真正的诚信,是要内柔外刚,也就是我们内在要谦和柔软,而外表我们却要刚硬一些,不能让别人看到你摇摆不定。


所以,合理的诚信是一种外刚内柔的结合,而不是成为一个内外皆柔的老好人,人家说什么都听,做什么都信,这就是愚昧的“诚”和“信”


真正的诚信是坚守内心的正道,是一种能够感化其他人的正能量,当别人被你诚信的力量所感染,就能够取信于你、顺服于你,而不是仅仅认为你老实可信。


第六十二卦:小过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上一卦“中孚卦”我们理解了真正的诚信,一个坚守诚信的人,内在坚守正道,外在刚硬果决,一旦我们果断地实施诚信,做起事来可能会稍有过度,因此,中孚卦之后就是“小过卦”。

小过,就是稍微有一点点小过错。过错当然是我们不喜欢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难免有一些小过失,如果因为害怕有过失而畏惧不前,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人,如果连一点过失都不容许,那这个人就会变得过于拘谨,这就是过犹不及。小过卦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要在不断地试错中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要有大的过失,又要给小的过失留有余地。


判断一个过失是大是小,就要看它带来损害的力度,如果是很小的损害,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之内,那它就是小过失;如果损害力度很大,在我们承受范围之外,那它就是大过失。


所以,小过卦讲得是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它提醒我们,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允许一些小小的过失,不要矫枉过正。


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握好“过”与“不及”之间中庸之道?在过失发生的时候,又该做怎样合理的调整呢?


这是“小过卦”里蕴藏的智慧。


第六十三卦:既济卦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

上一卦“小过卦”我们掌握了中庸之道,出现过失的时候,及时加以改正,我们就可以让事情推向成功,所以,小过卦之后就是“既济卦”。

济,是渡河的意思,既济就是已经渡过、完成的意思,既济卦象征着事物的成功。


既济卦是64卦中,唯一一个六爻全部当位的卦象,因此,它象征着圆满、大功告成,然而,这一卦虽然是功成圆满,但它里面也暗藏着危机和凶险。


因为物极必反、剥极必复,这是宇宙天地的自然法则。


成功的那一刻已然成为过去,下一刻,圆满的事情又会出现残缺。


所以,既济卦提醒我们,处于成功当中千万不可沉湎于胜利、得意忘形,而是要懂得坚持中正、戒骄戒躁,否则,既济到最后就是穷途末路、江郎才尽,事业和人生走向滑坡。


第六十四卦:未济卦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上一卦“既济卦”象征着成功和圆满,但这并不是人生的句点,因为如果停留在既济,人生就不会有新的变化和发展,所以既济之后,就是“未济”。

未济卦”是《易经》64卦中的最后一卦,也是唯一一个六爻都不当位的卦。前一卦“既济卦”象征着成功,“未济卦”却寓意着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之后就是失败。


《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循环往复的,正如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成功之后会有失败,失败之后也会有成功。


然而,之所以把“未济卦”放到最后一卦,是因为它意味着未完成,就说明宇宙万事万事生生不息的发展,永远都处于未完待续中,而在“未济”当中,也永远潜藏着无限发展的生机。


当我们身处“既济”当中,不要骄傲大意,当我们身处“未济”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未济卦启示我们,要永怀希望,不断地努力拼搏。


总结:

《易经》的64卦至此全部介绍完成,虽然我们分析的只是《易经》每一个卦最基本的意义,但我们通过《序卦传》给出的逻辑顺序,从第1卦一直到第64卦,已经完成了一次尽量通俗易懂且简明扼要的整体梳理。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里也有一千本《易经》,因为语言是有限度的,而智慧是无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经典的解读,也是随着每个人的阅历和涵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易经》的兴趣,让我们把老祖宗的经典智慧重拾起来、运用起来。当我们能找到一个入门的方式,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就能够走进去,慢慢深入。接下来,随着自己和《易经》的因缘,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朝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