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蒙之道”第十八讲:“蒙卦”之上九爻辞解读

蒙卦》之上九爻辞破解

【原文】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一)释字(词)

说文》:“(击),攴也。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击”的繁体字为“击”,故从手毄声。“毄”又从軎从殳。“軎”读wèi,车轴端也。“軎”套在车轴两端,位于车轮的外侧,起固定车轮,防止车轮脱落的作用。有軎必有“辖”。“辖”是穿过軎与轴上的孔,把軎固定在轴上的部件。“辖”上亦有孔,系以皮绳,以防止辖的脱落。可见,绳断则辖脱,辖脱则軎脱,軎脱则轮脱。“軎”是一种套筒状部件,安装时持物、敲击,才能使之与轴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毄”的本义,引申为泛指敲打、碰撞。“击”与毄的意义相同,毄当为击的本字。不过,击比毄的意义程度更深,打击的强度更大。

“击蒙”是指惩戒、约束的一种教育方式。

《说文》:“寇,暴也。与败贼同义。”

这里指盗贼。


(二)释象

《蒙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的。《观卦》是消息卦,根据消息卦特点可知,《观卦》及其所变之卦的上面,其刚消去的是一个阳爻。《蒙卦》上九与六五以及刚消去的阳爻组成一个巽体,“巽为进退”。“进退”就是来回运动。《蒙卦》上九还是艮体主爻,“艮为手”;又“艮于木也,为坚多节”,这里取象为教杖。以手持杖,来回进退运动,为敲击状,故曰“”。

《蒙卦》最终会变为《解卦》,卦变时,《蒙卦》上九下行而之于四位,成为《解卦》九四。《解卦》九四为坎体主爻,“坎为盗”,这里换言曰“寇”。《解卦》九四是“寇”吗?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解卦》六三爻辞曰:“负且乘,致寇至,贞吝。”其《象传》释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这就说明,《解卦》六三是事非灾祸的招引者,是致寇者。那么《解卦》九四是六三招来的“寇"吗?可以肯定,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蒙卦》中,上九与六三为正应关系,相互应援而不是敌对关系。《蒙卦》上九变为《解卦》九四后,《解卦》九四与六三由应而比,是来为六三“御寇”的,而不是“为寇”的。故《蒙卦》上九爻辞曰:“不利为寇,利御寇。”其《象传》因而释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上下”是指《蒙卦》上九变为《解卦》九四时,是由上而下也。“顺”是指《解卦》九四是来援助六三“御寇”的,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故“”。《蒙卦》六三是一个“行不顺”的蒙者,以至于到《解卦》时“致寇至”,招灾惹祸。《蒙卦》上九作为六三的应援者,通过对六三的打击惩戒,来促使六三改正错误。所以上九不是“寇”,而是为六三消除灾祸“御寇”的。


(三)义理

《蒙卦》上九是老成人,是施教者。许多严厉的老成人经常对愚昧者进行惩戒,看起来很凶,像“寇”一样。但他们实际却是真心为愚昧者好,是愚昧者的保护神,是替愚昧者“御寇”的。在商代初期,伊尹是辅佐商汤的重要卿士。商汤以后,伊尹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掌握着实际的统治权力,很有威望。后太甲继立为王,由于太甲蒙昧,不遵循成汤制定的典则,于是伊尹便把太甲放逐在桐宫,以示惩戒。过了三年,太甲有了悔改的表现,才又恢复王位。太甲复位后,继续并发展了成汤的事业,后世称他为“太宗”。伊尹不是“寇”,他放逐太甲,不是对太甲的伤害,而是真心的帮助,是对成汤事业的极端负责,后人称为“伊尹之志”。“伊尹之志”就是真心辅佐幼主之志,后人常言“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

伊尹之志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