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长睡6小时,这锅到底谁来背?
这不,前两天在行业群里看到个新闻,差点没把我手机摔了 - 湖南一哥们儿高速上开着智驾睡着了,从常德一路睡到家,整整6小时!
说实话,作为一个混了20年车圈的老家伙,我是真不知道该说这位兄弟胆子大,还是该说现在的智驾系统太"上头"。
要说这事儿,得先从我前阵子测试的一台新车说起。
那是台搭载了最新L2+智驾系统的国产车,厂家吹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说什么"全场景智能驾驶""无缝接管"。
刚开始我还挺不以为然,毕竟这些年见过的所谓"黑科技"够多了。
但这车确实有两把刷子。高速上开着开着,它不光能自动跟车、变道,连收费站减速、ETC过站都不在话下。要放在5年前,我肯定说这是在吹牛,可现在?真就让我见识到了"科技进步"是啥概念。
但是,这种进步反而让我更担心了。因为技术越好,就越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记得08年那会儿,我在测试场搞底盘调教,当时连ESP都还在论证要不要做成标配。
这才多少年?
现在动不动就是毫米波雷达加摄像头,还带红外夜视,简直比五代机的传感器都全。
但我得说句大实话:再牛的智驾也只是辅助系统,不是你家老司机。那天测试完,我特意在高速上试了把"睡觉",就闭眼3秒,那车就开始疯狂报警,方向盘还带震动,差点没把我肾上腺素给震出来。
这湖南老哥倒好,直接把这些安全机制都给过掉了,这操作属实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老司机速成班"。
说到这儿,我得给各位提个醒:现在市面上但凡带自动驾驶的车,基本都有DMS(驾驶员监控系统)。
它会实时检测你的眼睛、头部动作,甚至连打哈欠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这哥们能睡这么久,要么是把系统给破解了,要么就是车子本身的安全设计有问题。
前两天我跟几个自动驾驶工程师聊这事,他们都直摇头。
一个老兄说得特别实在:"现在的问题不是技术不够好,而是太好了,好到让有些人产生了错觉。
"
我琢磨着,这事儿还真不能光怪车主。
你看那些车企的宣传,什么"解放双手""科技让出行更轻松",搞得好像车子真能自己满大街跑似的。别闹了,我们现在的自动驾驶,最多也就是个高级巡航,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这事让我想起前年在德国测试一台顶配轿车,当时车企工程师特别强调:"我们宁可把系统做得啰嗦一点,也不能让用户产生过度信任。
"这话现在想来是真有道理,科技发展是为了让驾驶更安全,不是为了让驾驶员更懒惰。
所以,我建议各位开智驾车的朋友,该醒着的时候一定要醒着。
要是实在扛不住了,就找个服务区歇会儿,喝杯咖啡走两步。这可不是矫情,而是真怕你把"解放双手"理解成了"解放大脑"。
毕竟,车技再好也怕意外,系统再智能也有短板,关键时刻还得是咱们自己把握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