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镜头、车载镜头……一颗小小的镜头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位于东莞市长安镇的东莞市宇瞳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瞳光学”)是一家从事光学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该企业生产的光学镜头产品种类多、品质好,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东莞市也依托完善的工业体系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动,充分立足东莞光学产业研发制造的优势,提早布局风口行业,不断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光学产品业内领先
宇瞳光学成立于2011年9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光学镜头、光学镜片等光学产品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宇瞳光学已经具备年产3亿只镜头的能力,并已成为视频监控行业内重要的镜头供应商,其在全球视频监控镜头市场的份额达到了47.45%,位居业内领先水平。
据宇瞳光学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宇瞳光学的产品主要覆盖安全防范、汽车光学、车载镜头、应用光学等领域。“这款超星光全彩系列的镜头具有大光圈设计,光圈达F1.0,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下,也可帮助摄像机呈现彩色明亮的画面。”宇瞳光学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安全防范领域的几款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据介绍,这些产品被广泛运用在智能交通、智慧园区、智能居家、可视门铃等多种应用场景,深受市场欢迎。
宇瞳光学生产的光学产品
汽车HUD(抬头显示)、汽车全车雷达已经成为目前汽车重要的安全配置之一,宇瞳光学的产品在汽车光学应用领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东莞市宇瞳汽车视觉有限公司是隶属于宇瞳光学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汽车HUD光学部件、激光雷达光学部件、智能车灯等车载光学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
此外,记者了解到,宇瞳光学还在更多、更广的光学与视觉领域开展研发投入,致力于为市场和客户带来更好更专业的产品与体验。据了解,目前该公司主要经营视讯、机器视觉、医疗、摄影器材产品线,产品矩阵丰富。
科技创新助推发展
“光学设备、材料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我们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产业链自主的过程,我们要立足行业做精品。”宇瞳光学董事长张品光告诉记者,宇瞳光学在创立以后便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打造行业精品,也以此不断带动东莞光学产业稳步发展。
张品光向记者分享了他在光学行业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张品光表示,早期中国光学镜头在市场上并不具备优势。这更坚定了他从事光学产业的决心。宇瞳光学在设备领域不断加强科技投入,扩充研发力量。据介绍,目前宇瞳光学的研发团队超过300人,在2022年,宇瞳光学的研发投入约1.33亿元,占到营业收入比例7.22%。
宇瞳光学生产车间
此外,宇瞳光学还与国内高校、行业名企创建了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据介绍,与宇瞳光学合作的高校包括浙江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在光学领域具有先进科研水平的高校,除了共建实验室等合作方式,宇瞳光学还与高校共同举办光学设计竞赛,充分发掘光学人才。
强大的科研投入换来的是货真价实的回报。据介绍,宇瞳光学在全球范围申请专利697项,其中已获授权439项。同时,宇瞳光学为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成立智能设备开发部,自主研发生产设备。“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全部替换为自主研发设备。”张品光对企业的科研充满信心。
在新业务领域,宇瞳光学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车载光学是未来最大的发展方向,市场潜力巨大。”张品光告诉记者,目前宇瞳光学HUD、激光雷达、智能车灯、车载镜头等领域持续强化研发投入,力争在汽车光学市场领域占得先机。
独特模式放眼未来
作为光学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宇瞳光学不仅注重研发投入,也在多领域拓展企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同时结合东莞市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基础和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带动东莞市整个光学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注重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才储备,所以我们企业自己创办了学校,专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张品光告诉记者,宇瞳光学除了注重对于高端研发人才的吸引和培育之外,还在江西上饶创办了宇瞳技工学校,专门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独特模式。
宇瞳光学的研发室
据张品光介绍,宇瞳技工学校是宇瞳光学的产教融合项目,致力于打造服务于光学制造领域的集“产教研创”于一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我们今年的招生规模大约是1300人,主要培养我们未来的中坚力量。”张品光表示,他同时也鼓励更多企业去创办学校,为企业人才培养走出一条新路。
关注技能人才的不仅是企业,东莞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早就做出了具体的谋划。在去年,东莞市就推出了“技能人才之都”2.0版政策。根据该政策,东莞市将创新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完善社会化培训激励机制,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支持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校企联合共建50个高水平合作基地。同时强化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建立成长晋升长效机制,推进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贯通。
光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莞市早在今年发布的东莞市“一号文”中就明确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东莞市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产业集群、一专项基金、一产业技术中心、一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支撑体系,到2025年底,东莞市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不少于2000亿元。
对于东莞的产业发展环境,张品光也表达了充分的认可:“东莞的产业发展已经逐步转向规范化,而且东莞的产业配套齐全,重视科技创新,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洪宝图 | 受访企业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牛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