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油发电的理想L8,还算不算新能源?

9月30日,一直处在争议之中的理想L8终于正式上市。从公布的信息来看,L8简直是6月刚上市的L9的mini版。不仅是外观内饰,连增程器和双电机参数也是完全照搬L9。而且L8还简单粗暴地整整便宜10万元,让L9车主直呼:“内心五味杂陈”。

事出反常必有妖,理想为什么宁愿损害L9车主利益,也要让L8和L9共用平台?这个通过理想的财报可见端倪:根据已公布的财报来看,理想今年二季度净亏损达到了6.41亿,而且8月份的交付量只有4571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1.54%。盈利压力迫使理想不得不通过“套娃”的方式压缩成本,而L8的上市,更像是一场“救市”行为。那么作为“全村希望”的L8,可以延续理想的辉煌吗?

在笔者看来,这个希望比较渺茫。其主要原因就在于L8的动力系统仍然采用了增程式。众所周知,增程式车型的工作逻辑是用内燃机发电再用电驱动,优势是能有效缓解充电桩未能普及时所带来的历程焦虑。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虽然自称新能源车型但依旧没有摆脱石化能源,于节能减排无益。而且如果在较好的路况,其工作逻辑就完全等同于”脱裤子放屁”,既不能做到省油也不能达到出色的动力。且随着全国范围内充电桩的完善,车主们的里程焦虑也将得到缓解,而增程技术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行业大佬魏牌CEO李瑞峰就曾指出:增程技术落后,且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新能源产品。

而且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政府对于增程式车型的政策扶持也在逐步收紧。早在2021年,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上海市不再发放绿牌。而同为新能源车型重点使用城市的北京,则一直没有将增程车型纳入专用牌照发放额度。不难看出此后增程车型将在全国范围内,被剔除新能源领域。失去了最重要的政策扶持,增程车型也必将陷入燃油车僵局,最终以退出国内市场落幕。

技术落后,政策收紧,导致一众的新能源车企纷纷避开增程式路线,转向纯电领域。其中从增程式车型入行的华为,最近和赛力斯联合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车型。国内混电领域的“王者”比亚迪也在逐步加大纯电产的研发。其实,理想汽车也宣布了2023年将发布旗下第一款纯电车型。 作为国内增程销量最大的车企,理想的这一产品布局足以说明其认同未来始终是纯电的天下,增程式始终是过渡技术,而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新能源。

不难看出,增程技术是在三电技术尚未满足人们需求的条件下给出的Plan B,随着技术的进步,终将退出新能源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