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后比亚迪又入欧洲,汉、唐卖到50万,它真要火遍全世界?

前言:继日本之后,比亚迪再次宣城全面进军欧洲市场。

距离比亚迪7月21日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仅过去2个多月,这家自主品牌“一哥”再次召开线上发布会,宣布全面进军欧洲市场。其实早在1998年比亚迪就已经在荷兰设立了海外分公司,并于去年整车顺利出口到挪威,此次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国家将会是比亚迪全面进入欧洲的第一站,今年年底之前还会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比亚迪征战日本的三款车型,它们分别是海豚、海豹和元PLUS,清一色都是e平台3.0的产物,此次同样是三款车进入欧洲市场,但车型上的差别还是不小,除了元PLUS一款车型得以保留外,海豚和海豹分别被汉和唐所取代。

在我看来比亚迪如此操作还是有着市场方面的考虑,毕竟日本和欧洲市场在用车的习惯上差别很大。在日本,小尺寸和经济型车子更受欢迎,所以三款电动汽车作为主打,可以预见的是,尺寸比海豚更小的海鸥在上市后大概率也会被拿到日本市场售卖。而欧洲市场则更注重驾驶感受,所以车身大小和经济性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汉和唐被拿了过去很大的原因是它们既有纯电车型又有插电式混动版本,能够有更好的适应。

至于价格方面永远是消费者最感兴趣的点,毕竟同样的一款车在不同的国家售卖,价格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在日本本土只卖20多万的埃尔法来到国内就一跃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加价足够买一辆凯美瑞,在欧洲市场被用作出租车的奔驰E级在国内也是90%家庭遥不可及的梦。此次比亚迪着实为国人“出了一口气”,元PLUS的预售价格为3.8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6万多,汉和唐的预售价为7.2万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50万元,相比国内的售价几乎都是翻了一倍,我还特意查了下欧洲当地车型的价格,元PLUS的定价和大众途观L相当,汉和唐的定价更是介于奔驰E级和S级之间,妥妥的“豪车”既视感。

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经卖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比亚迪开拓国际市场的脚步明显地加快,打入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和欧洲市场更是凸显了自信,这背后的关键还是技术和销量的支撑。

先说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为众人所知的是它完全享有自主产权的三电系统,这其中以刀片电池技术壁垒最高,引得特斯拉丰田和本田等国际大厂纷纷前来采购。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亚迪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唯一一家几乎可以做到全产业链自给自足的车企,旗下的弗迪电池、弗迪视觉、弗迪科技、弗迪动力、弗迪精工等弗迪系公司加上比亚迪电子,一起支撑起了汽车各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不夸张的说,除了玻璃和轮胎外,比亚迪可以做到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研。不用担心被卡脖子,这是比亚迪敢于和丰田、大众、奔驰正面竞争的底气所在。

再是销量,今年1-8月份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983,844辆,同比增长164.03%,全年完成150万辆的既定目标已是板上钉钉,这样的成绩不止是在国产品牌中没有对手,放到合资品牌中也只有大众能与之一较高下。把比亚迪看做一家普通公司,当销量和业绩都有了一定的支撑后,向外拓宽市场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也是一家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显然成为世界级的车企才是比亚迪的目标。

在国内,每卖出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是比亚迪,在国外市场它同样受欢迎,出口到新西兰等地都是一车难求,10月份的法国巴黎车展之后,比亚迪就将在欧洲多地开启批量交付,市场表现很值得期待,它不会真的要火遍全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