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斌:破局与启航——汽车产业链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投资抉择 | 钛资本智能汽车组

2025年05月13日20:30:17 汽车 9427

文 | 钛资本研究院

张永斌:破局与启航——汽车产业链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投资抉择 | 钛资本智能汽车组 - 天天要闻

张永斌:破局与启航——汽车产业链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投资抉择 | 钛资本智能汽车组 - 天天要闻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破局,重新启航。

出海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涉及的投资不仅包括资本市场的投资,也包括企业在海外建立工厂等。出海形式有多种可能,包括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技术合作、技术咨询、会展服务、落地服务、贴牌代工、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等。

汽车产业链出海有哪些路径?如何投资抉择?最近,我们邀请carin elite创始人兼总经理张永斌进行分享,他是大工汽车人俱乐部秘书长兼主理人,曾就职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光大资本、中车投资基金。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和市场工作。大工汽车人俱乐部自2014年成立以来,汇聚了数千名在汽车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俱乐部通过组织数十场行业沙龙活动搭建了电池、域控、轻量化、半导体及股权投资的行业社群组织平台。主持人是钛资本董事总经理吴凯,他长期关注智慧汽车,前沿科技,专精特新领域。以下为分享内容: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我观察到汽车行业正朝着多样化发展,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广汽推出了一款迎合女性消费者的毛茸茸车型,而宝马则推出了新设计的车型。同时,车展上也展示了未来科技,如广汽的概念飞行汽车和宁德时代的飞行汽车,以及上汽荣威长安推出的人形机器人。

首先,我们来看宁德时代,这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宁德时代推出了新的钠离子电池,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电池新规,期待这些新规能落实并让更多消费者受益。

从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实现3145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0%,出口量达到5400万辆。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同时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的出港,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自行造船以支持海外出口,预示着中国汽车将源源不断地输出到海外市场。

投资与创业的选择

回顾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加入,电池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洗牌,特斯拉的进入加速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整合。这些年的投资一直围绕着电动化、三电类、电池材料类、功率半导体类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许多项目已经走向成熟,如电机和电池商务材料,而汽车座舱和周边产品,如cms后视镜,仍有一定的发展机遇。汽车芯片,尤其是计算芯片和算力芯片,还处于洗牌或提升阶段。他提到,目前大部分可投资的方向已经暴露,未来更多的是成长和洗牌阶段。

在投资并购案例方面,回顾2017年至2021年间交易额在一亿美元以上的案例,如下:

张永斌:破局与启航——汽车产业链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投资抉择 | 钛资本智能汽车组 - 天天要闻张永斌:破局与启航——汽车产业链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投资抉择 | 钛资本智能汽车组 - 天天要闻张永斌:破局与启航——汽车产业链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投资抉择 | 钛资本智能汽车组 - 天天要闻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并购实现了技术崛起,从向外求转向向内求。未来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海外标的来成长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更多可能是产能和技术上合作。

国内整车与零部件供应商企业面临的形势,指出汽车产能严重过剩,未来五年可能是一个整合和洗牌的淘汰期。车厂需要更加重视客户体验,提升渠道多样性。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60%,尤其是华为、理想等推出的高端车型,正在冲击高端市场。

燃油车面临淘汰,特别是今年电子架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中美脱钩风险加大,供应商的估值水平越来越承压。随着经济的变化和汽车产业回归制造业水平,估值和市值也在回归理性。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熟和技术的崛起,未来的投资和创业机会将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创新、产能合作和市场整合上。同时,他也提醒投资者和创业者关注市场变化,理性评估估值,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

当前汽车行业的创业环境时指出,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创业门槛显著提高,成本和难度都大大增加。他提到,创业初期可能只需要较低的成本和简单的技术,但现在则需要面对高昂的人员、设备、财务和土地成本,以及更高的技术门槛。过去依靠简单工具和工艺就能制造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汽车制造需要高度复杂的技术和严格的资质认证。

再看现代汽车行业中供应商面临的压力,包括低利润、长账期、高摩擦费用以及不断降低的价格要求。大型主机厂倾向于通过大规模采购来压低成本,使得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此外,供应商还需要应对长账期和各种不易公开的商业费用,以及不断要求降低成本的年度降价压力。

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也是创业的一大挑战。主机厂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质量要求极高,任何供应链中断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供应商需要具备量产经验,以证明其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时,供应商还需要提供不间断的服务,以满足主机厂24小时随时可能提出的需求。

当前汽车行业的创业环境非常艰难,不仅需要面对高成本和技术挑战,还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行业要求。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创业过程中的重重障碍,使得创业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和适应能力才能在行业中立足。

出海,投资东南亚的挑战与机遇

来看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和日韩国家的海外布局和投资情况。

中国车企在东亚地区的投资尤为集中,许多品牌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都有业务。这些地区的选择基于几个因素:它们位于同一时区,便于管理,且相对稳定,不易受到政治风险的影响。

随着整车制造商的海外扩张,零部件供应商也随之进入这些市场。这是因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海外的收购和生产基地,以及跟随国内主机厂如上汽、吉利等的海外扩张。

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布局的重点。比亚迪在亚太地区的多个工厂已经投产,而长安在泰国的产能利用率不足。上汽在泰国和印尼进行了重投入,哪吒汽车可能面临挑战,因为他们收购了泰国的工厂。吉利通过收购马来西亚的宝腾进行了控股合作,并在越南建立了kd工厂。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建厂的原因,包括利用日本在该地区建立的供应链基础,以及泰国作为东盟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泰国的汽车产销量在东南亚国家中最大,年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其中泰国占100万辆,产量为200万辆,有100万辆用于出口。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投资是为了深耕当地市场,同时也希望将泰国作为转口贸易的重心。这些投资不仅有助于车企在当地市场的拓展,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中国车企在泰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海外扩张,尽管泰国拥有40家中国政策企业,但市场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2024年泰国汽车销量排行榜显示,丰田和其他日资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和上汽虽然在榜,但销量相对较低。东南亚经济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中国经济的放缓也会影响东南亚,尤其是像泰国这样的旅游和贸易型国家。

尽管东南亚市场对中国车企来说充满潜力,但实际运营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合规压力、成本压力以及与本土和外资品牌的竞争。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广告投放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桩的密集布局,显示出中国车企在当地市场的投入和决心。

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抉择

什么是出海?

出海形式有多种可能,包括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技术合作、技术咨询、会展服务、落地服务、贴牌代工、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等。整车出海面临的挑战包括关税、运输工具以及配件和后服务市场的问题。对于零部件出海,需要企业解决是否在当地建厂的问题,考虑到东南亚市场规模较小,零部件企业可能缺乏在当地投资的动力。

此外,还有技术合作和专利授权与转让的问题,中国企业为国外车企提供白盒开发服务,这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机密的挑战。尽管东南亚的人工成本可能较低,但宗教信仰、工作效率、目标理解差异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在当地的运营效率。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策略时,强调了技术合作、渠道调研和本土化的重要性。许多中国材料企业在日本建立了研发中心,与日本企业保持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涉及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还包括劳务派遣等多种形式。技术咨询实际上是一种销售服务,而会议会展和落地服务则是汽车行业中较为盈利的业务领域。

会议会展公司通过组织中国企业参加海外展览或企业参访调研,收取展览费用,这一业务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落地服务则涉及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工厂考察、土地考察、法律服务、营业执照办理以及融资等,其中山海图公司在东南亚国家提供的服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技术转让、品牌授权等,这些方式特别适合中国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如果中国企业没有一定的销量,在当地建厂可能会亏损,因此技术授权或利用外资企业的产能进行代工是更可行的方式。

在海外投资方面,投资不应仅仅为了上市,而应视为一种工具。他举例说,印尼换首都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存在大量商机。海外并购也是企业出海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收购国外业务、销售渠道、团队、品牌等来实现。

出海是一个长期任务,不是短期就能盈利的。出海投资需要耐心,可能需要3到5年,甚至5到10年才能看到回报。中国人过去十年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海外可能会遇到很多陷阱,因为当地人,尤其是华人,非常了解中国人想要快速赚钱的心理,因此可能会有很多坑等着他们。

最后,本土化很重要,中国企业在海外需要从文化、人才和产业链等方面进行本土化,这需要时间。中国企业在国外需要改变给人的狡猾和唯利是图的印象,展现出坦诚和真诚的态度,以赢得当地市场的信任。

张永斌:破局与启航——汽车产业链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投资抉择 | 钛资本智能汽车组 - 天天要闻

q:日本在东南亚市场积累了很长时间了。中国打进去,现在看来效果不错,中国车和日本车去比,有什么优势?

a:东南亚国家直接从pc端过渡到移动端,互联网服务如打车应用和游戏等非常完善。这种信息化的环境使得当地年轻人对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产品有较高的接受度,这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东南亚国家大多是消费型国家,许多人愿意透支消费,购买超前的产品,这为中国电动汽车创造了市场机会。此外,当地有一部分市场对信用要求不高,这使得中国企业的产品在贷款购买时具有优势,而购买日系车则需要较高的信用要求。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汽车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例如,在泰国,中国汽车的市场份额仅为5%到10%,而在印尼,奇瑞汽车的年销量仅为4000辆,上汽的销量约为23万辆。中国汽车在当地服务市场的不足,包括4s店、售后服务、配件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和消费者满意度。

中国电动汽车在东南亚市场具有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优势,以及消费型市场和较低信用要求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占有率低和服务市场不足的挑战。中国企业在进入这些市场时,需要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升中国电动汽车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力。

q:在中国生产再后出口,和在当地建厂生产,那种方式比较合适?

a: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扩张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第一种模式是整车出口,即将在中国生产的汽车直接出口到海外市场,如比亚迪所做的。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中国较低的生产成本和高效率,保持产品的一致性。然而,缺点包括面临目标国家的关税问题,以及售后服务的挑战,因为车辆需要从遥远的中国运往海外。

第二种模式是在海外当地建立完整的生产线,即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实现完全的本地化生产。这种模式显示了企业对当地市场的长期承诺和决心,有助于占领当地市场,成为转口贸易的集中点,并为售后服务提供基础。但这种方式需要巨大的投资,风险较高,类似于“破釜沉舟”。

第三种模式是在当地仅进行组装,即前三大工艺在中国完成,最后在海外进行总装。这种折中的方式适合那些对当地市场持观望态度但又不想完全放弃的企业。这种方式的投资相对较小,风险较低,但生产效率和对当地市场的控制力不如完全本地化生产。

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企业在选择出海路径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做出权衡。整车出口模式适合成本敏感型企业,本地建厂模式适合决心深耕当地市场的企业,而组装模式则适合对市场持谨慎态度的企业。无论选择哪种模式,企业都需要考虑如何平衡成本、效率、风险和市场控制等因素。

q:出海有哪些路径?

a: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寄希望于海外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有几种不同的出海策略:

首先是跟随国内主机厂,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成为国内主机厂如上汽的供应商,利用主机厂的国际网络进行海外销售。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主机厂的采购和物流系统,降低自身的海外运营风险。

其次是在当地建立组装厂或工厂:零部件企业可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组装厂或工厂,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并在当地市场建立服务办公室,提高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或者直接销售给当地企业:零部件企业可以尝试直接向当地的汽车制造商如福特、丰田等供应产品。这种方式可能带来更高的利润,但也需要面对与当地企业的竞争。

还可以利用日资企业的渠道:考虑到日资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中国零部件企业可以考虑向这些企业提供零部件,或者收购日资企业在东南亚的工厂,利用其现有的产能和销售渠道。

尽管每种出海路径都有优势,但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出海策略。

q:目前来说,还有一些什么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收购海外的能力来补充中国的短板?

a: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某些关键材料和软件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在材料领域的更新迭代速度虽然很快,历史基础薄弱,且尽管国内竞争激烈,产品迭代迅速,但在一些高端产品上与外资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具体来说,在新能源汽车的预控系统中使用的有机硅密封胶和导入胶等高端材料,以及自动驾驶相关的座舱材料,大多由外资公司主导。此外,涂料市场也几乎完全由外资企业控制。在高端涂层、发动机和电机等关键部件中使用的许多材料同样依赖外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海外工程软件。在软件领域,中国同样存在对外依赖的情况。

在测试环节使用的传感器,如位移、压力、噪声和声学传感器等方面,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关注这些领域,因为它们是中国未来需要重点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技术领域。

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材料科学、工程软件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减少对外依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需要在这些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以实现更全面的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张永斌:破局与启航——汽车产业链出海的路径探索与投资抉择 | 钛资本智能汽车组 - 天天要闻

关于出海,可以关注整车出口、零部件出口、技术合作、技术咨询、会展、落地服务、贴牌代工、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等多种可能的形式。每种路径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做出选择。出海后的本土化也很重要,中国企业在海外需要从文化、人才和产业链等方面进行本土化,这需要时间。中国企业在国外需要展现出坦诚和真诚的态度,以赢得当地市场的信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汽车分类资讯推荐

Manus免费开放注册:下一个AI爆发时刻来袭? - 天天要闻

Manus免费开放注册:下一个AI爆发时刻来袭?

今天,曾炒至10万的Manus免费开放注册了。符合这两年AI资讯一贯“阶段性沉默、点状式爆发”的传播特点,仅是一则50余个字的资讯,相关话题热度便不断飙升。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个被称为“创造了AI Agent 的DeepSeek时刻”的产品,曾在一夜爆火后,因为邀请码一度炒到5位数,陷入了是靠着营销号带节奏的“饥饿营销”的争...
魏牌全新高山正式上市,开启MPV家庭新时代 - 天天要闻

魏牌全新高山正式上市,开启MPV家庭新时代

5月13日,以“开启MPV家庭新时代”为主题的魏牌全新高山上市发布会在保定圆满举行。此次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新高山8/9两款车型,通过打造“有品位的家、舒适的家、安全的家、智能的家、健康的家”五大价值场....
北京冰雹后车险理赔咨询火爆,车险公司:车被砸后别磨叽,先报备 - 天天要闻

北京冰雹后车险理赔咨询火爆,车险公司:车被砸后别磨叽,先报备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 吴为)5月13日晚,北京局地出现强对流天气,一场冰雹夜里“突袭”,多地冰雹直径超过4厘米。雨夜中,不少车主都为被“鸽子蛋”砸得咚咚直响的车辆揪心。在冰雹中被砸坏的车辆,可否通过汽车保险获得维修理赔?具体流程如何,又有何注意事项?新京报记者致电多家车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否...
“智商税”配置的车,依然有人买!车主到底咋想的? - 天天要闻

“智商税”配置的车,依然有人买!车主到底咋想的?

如果卡罗拉顶配落地17万多,你是买卡罗拉还是买凯美瑞?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选凯美瑞。如果一款车最低配只比次低配便宜4000块,但少了LED自动大灯、电子手刹、自动驻车、主动进气格栅、皮座椅、中控大屏等等丰富的配置,你会选哪个?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
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 - 天天要闻

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

5月13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天眼查App显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方运舟,注册资本约28.37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
全新智己L6上市:20.49万元起,重塑智能纯电轿车价值典范 - 天天要闻

全新智己L6上市:20.49万元起,重塑智能纯电轿车价值典范

5月13日,汽车市场迎来一颗璀璨新星——“瞬感天幕智能轿车”全新智己L6震撼上市。此次上市,智己L6带来限时权益价20.49万 - 26.49万,凭借“高定颜值”与“跨代际科技”两大核心优势,为都市精致人群量身打造颠覆性智能出行体验,重新定
入门即顶配!全新智己L6震撼上市,限时权益价20.49万起 - 天天要闻

入门即顶配!全新智己L6震撼上市,限时权益价20.49万起

5月13日,备受瞩目的“瞬感天幕智能轿车”全新智己L6正式上市,限时权益价20.49万~26.49万,携“高定颜值”与“跨代际科技”双料王炸,为都市精致人群带来颠覆性智能出行新体验。全新智己L6搭载全新一代中央大脑区域集成电子电气架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