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区间21.99-33.99万 昊铂Hyper GT将于7月初正式上市

2023年06月22日16:12:02 汽车 1987

近日,从官方渠道获悉,昊铂 Hyper GT 将在 7 月初迎来正式上市,新车在 2023 上海车展上开启预售,预售区间 21.99-33.99 万,共推出 5 款车型配置。

预售区间21.99-33.99万 昊铂Hyper GT将于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闻

回顾外观,Hyper GT采用的是封闭式前脸并搭载了可闭合的主动式进气格栅。 灯组造型设计上, Hyper GT 采用 LED 大灯,该大灯被称为“天际星流车灯”,支持自定义编程,未来可能会有类似的灯光秀。

预售区间21.99-33.99万 昊铂Hyper GT将于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闻

侧面造型方面, Hyper GT 整个车身侧面造型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犀利的设计,直到 C 柱后方才有一条比较犀利的线条。车身尺寸方面, Hyper GT 长宽高分别为 4880*1885*1455mm ,轴距为 2910mm。

预售区间21.99-33.99万 昊铂Hyper GT将于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闻

尾部造型方面, Hyper GT 并未搭载一体式尾灯,而是采用了常规尾灯,不过灯组内部造型采用了类似“宝石”的排列组合。

预售区间21.99-33.99万 昊铂Hyper GT将于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闻

在内饰造型设计上, Hyper GT 延续了“中控一块横置大屏”为主的设计,整体造型是比较简约的一种风格,方向盘也采用了“上平下平”的设计。

预售区间21.99-33.99万 昊铂Hyper GT将于7月初正式上市 - 天天要闻

动力方面,Hyper GT 全系仅提供后驱版本,搭载峰值功率 250kW,峰值扭矩 434N·m 的驱动电机,0-100km/h 加速时间为 4.9s。

续航里程方面,新车搭载 59.9、70.1 以及 80.1kWh 三套电池组,对应 CLTC 工况 560km、600km 以及 710km 纯电续航里程。

汽车分类资讯推荐

合资车企40年 丨大众的退和奔驰的进 - 天天要闻

合资车企40年 丨大众的退和奔驰的进

六月是上半年最后的“关口”,汽车圈的大事有很多。互联网的记忆只有7天,所以小米YU7狂欢时,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发生在六月的两个关键变化。 月初,一汽-大众宣布完成了大众品牌营销体系变革。在重构的营销核心职能部门中,公关部得到强化,由原来的一个公关小组升格为市场二级部门公关部。月底,北京奔驰新成立了新部门“...
6月乘用车出口TOP10:海鸥同比大涨421%排第二,吉利三款车型上榜 - 天天要闻

6月乘用车出口TOP10:海鸥同比大涨421%排第二,吉利三款车型上榜

随着国内车市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一众车企纷纷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这其中尤为比亚迪表现的最为积极,算上前不久正式启用的巴西工厂,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在海外已经建立了5家工厂,此外,作为早期出海车企的代表,奇瑞汽车在刚刚结束的6月份出口了新车超
“芜湖迈巴赫”风云A9L该怎么选?尊贵版性价比最高! - 天天要闻

“芜湖迈巴赫”风云A9L该怎么选?尊贵版性价比最高!

就在昨晚,被称为“芜湖迈巴赫”的奇瑞风云A9L上市了,指导价14.99-20.79万元,限时超级置换抢购价为13.99-19.79万元,相比预售阶段,不仅价格下调,配置上也进行了补足,那么正式上市后它的产品力究竟如何?哪个车型性价比最高呢?
比亚迪之后,华为也来了,大家都开始做旅行车了 - 天天要闻

比亚迪之后,华为也来了,大家都开始做旅行车了

7月8日,在享界品牌举办的“享界用户星享之夜”活动上,除了发布了享界的新车标,余承东还剧透了享界品牌的新车规划:享界品牌的第二款车型定位为旅行车,计划于今年秋季上市。享界也成为了又一家将推出旅行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上个星期比亚迪刚发布完海豹06旅行车,加上此前蔚来的ET5T,中国车企在新能源的赋能下,开始对...
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官方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 天天要闻

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官方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2025年买车看智驾,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其中L4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现阶段,智能驾驶普遍存在责任划分界限模糊的问题,车企不会承诺对智驾过程完全负责,更多情况是消费者承担智驾带来的风险...
合资销量回暖,东风本田做对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合资销量回暖,东风本田做对了什么?

“合资品牌就必走下坡路吗?”在转型的当下,这样的观点似乎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了合资品牌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经历了2024年全年的落寞,不管是销量的下滑,还是经销商的退网,似乎都在印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