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阵营和日系阵营可以算是两大“敌对阵营”,它们的发展路数截然不同。以前要是把这两个阵营放在一起对比,可能会被键盘侠们骂死.好在现在这种氛围有明显改善,而且在汽车电动化这件事上,日系的丰田和德系的宝马似乎有非常一致的想法。
丰田和宝马似乎都认为,实现电动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全面电动化是一项“伪命题”,并且错得相当离谱。丰田的掌门人丰田章男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抨击全面电动化,而宝马的CEO奥利弗·奇普斯也同样认为,设定淘汰燃油车的日期,是一个非常疯狂的决定,这样会导致低价车型从市场上消失,使那些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汽车。
从这两家车企负责人的态度可以非常明确的感受到,他们是支持电动化的,但并不支持全面电动化,至少在态度上是不支持。说他们支持电动化,是因为丰田和宝马都制定了自己的电动化发展战略,而且宝马和丰田也都开始尝试推出纯电动汽车。
但是它们做出这些改变,都只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增加自己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而不是为了像欧洲市场要求的那样,到2030年或者2035年要全面取消燃油车。丰田和宝马都只是在保障传统燃油车销量的基础上,对旗下车型进行电动化升级的。
丰田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平台,而宝马也是一线豪华品牌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它们的造车实力都不错,为什么在全面电动化这件事情上如此坚持?是技术不济,还是全面电动化真的不可行?业内人士分析了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丰田和宝马在燃油车市场占据的体量非常大,轻易改变现在的格局,会导致它们失去很大一部分市场。虽然近几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确实发生了转变,销量也提升到了几百万台。可是50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全球8000万的新车销量相比,还有着犹如银河一般的差距。
即便放在国内市场,这几百万台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比不上燃油车销量的1/4。从现阶段来看,传统燃油车占据的市场比例要明显高于新能源汽车。放弃传统燃油车,全面打造纯电动汽车无异于“抓小放大”。
其次,现阶段产能跟不上,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太高。如果实现全面电动化,对车企和消费者来说都没意义。大家可以看一下,目前市面上那些拥有500公里以上续航的纯电动汽车,售价基本都在20万以上,这个价格对于国人以及国外的消费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电动化转型其实是在“碳中和”的推动下催生出来的产物,它也是目前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一个折中的方案而已。汽车从燃烧汽油转变成消耗电能,汽车尾气污染得到了抑制,而且使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得到了降低。
可大家要知道,电能虽然可再生,但承托它的电池却是不可再生的。现在电池的安全性以及容量虽然一年比一年强,可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却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锂电池的回收成本高,而且过程比较麻烦,一旦处理不好,还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我国的电动车行业虽然发展得比较快,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但这一切也不是国内消费者因为自身需求主动接受纯电动汽车的结果,而是补贴、绿牌带来的“路权”等政策驱动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补贴,纯电动汽车的热度很可能会下滑。
在丰田看来,发展新能源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碳排放量,而降低汽车碳排放的途径不只有发展纯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也同样可以实现这个目的。所以在其他车企都在大力研发纯电动汽车时,丰田另辟蹊径开始研究氢能源汽车。
从碳中和的角度来看,氢能源汽车的尾气中只有水汽,没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氢气的成本更低,也能降低人们的养车成本。
但纯电动汽车虽然降低了环境污染,但是用车成本其实比燃油版车型高。就拿比亚迪秦来说,燃油版车型的售价大概在7万左右,而混动版车型的售价则达到了14万,价格上直接翻了一倍,这在无形中其实增加了老百姓的购车成本。
说到底丰田和宝马在全面电动化这个问题上态度如此坚决,其实不是拒绝接受向电动化方向转变,而是它们觉得实现“全面电动化”这个方案太激进,在转变方面应该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