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偏好真的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不管什么车,一定要加长的才是好的,就算是一个人开也要大的。当然要是够长够宽那就更好了,根本不去考虑真实的需求。为了迎合国人的这个爱好,奥迪、宝马、奔驰这些在国际车坛上叱咤风云的品牌,都做出了妥协。进入我国无一例外的加长了,不加个L都不好意思在中国卖。但是很少看到车加宽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特供车成为了车身加长的“重灾区”,似乎就是不加长就不叫车,哪怕只是多了那几厘米,也不知道能有什么用,但是消 费者就是每次都买账。而不加宽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一些法规的限制,还有成本、安全等等综合的因素。
几十年前的老车,尤其是美国货,都是膀大腰圆的,不但长,还特别的宽,恨不得占到现在普通的两个车位。即便是双门版的轿车,也是又长又宽。这可能是和美国人本身体格健硕有关,但是几十年前的汽车审美也是和现在不同的。现在的汽车后备箱基本上从外观是看不出体积的,因为和后风挡的流线型设计融为一体,而早期的车辆后备箱基本就是一个生硬的大鼓包出来。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汽车变得更加的小巧玲珑了。
但是在人们用车的过程中发现,还是对车的内部容积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中国消费者就是偏爱加长的车,对于车体的宽度,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现在不仅仅是合资车,自主国产车也是同样的加长套路,抛开需求不谈,那汽车为什么只加长却不加宽?加宽技术很难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出现“加长”的原因:中国的家庭情况,很多人觉得买大的,就能多带点人,家里的老老小小一车都能坐的下;一般家庭只有能力购买一辆车,这辆车就必须有很多用途,接送孩子上下学,上下班代步,买东西拉货等等。一车多用甚至是全能,所以大的总比小的用起来方便。
还有就是国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咱们都是以大为美,车越大开出去就会觉得面子大,心理上自然就会觉得大点的车比小车要气派、霸气、美观;美系车本身就是比较宽大,日系车偷空间,德系车要是不在这方面下点功夫,那也没办法打动中国的消费者,竞争力自然就跟不上,所以德系车加长也是必要的。
汽车的加长一般都是加轴距,做法就是在B柱靠后的位置截断后,整体往后挪,原因是这个位置的改动对车是影响最小的,当然也是有影响的,会改变整车的参数,包括前后轴荷,重心位置都会发生变化。会影响转弯半径,假如车的悬架和转向匹配不协调,还需要重新设计转向拉杆断开点,也会影响到后制动力的分配,需要重新对ABS和制动分泵重新匹配,对于悬架系统,会影响纵向倾斜刚度个纵倾角。
但如果加宽的话,对操控影响很大,需谨慎对待。一般国内同平台衍生车也基本是采用加长轴距和轮距来做,具体更改还是要按车型来实际分析,一般不会盲目的加宽设计。主要看车身宽度和轮距宽度来决定是否需要改变各种数据,影响的原因有很多,如轮毂宽度,轮胎宽度,轮毂ET以及车身高度,避震的预压行程等问题。过度的加宽轮距需要对悬臂,半轴,拉杆等改装,同时需要对钣金内衬外延以及整体的轮廓进行重新设计,这个可不是动或不动那么简单的。
改装圈的宽体车身改装,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很多玩家就是图个外观爽,其实性能方面真的有什么改进,也没那个闲钱去做测试。量产车是因为有难度所以不加宽么?其实车企只搞加长版而不搞加宽版的原因比较多,总结起来就是汽车加宽弊大于利。
油耗问题:加宽之后会增加风阻从而变相增加油耗,一般的汽车在设计的时候都是考虑好风阻的,如果加宽的话,风阻系数肯定会发生改变,而风阻系数的改变就会影响到动力表现和整体油耗表现。
道路安全问题:在考取驾照的时候,那些大货车大卡车的A1、A2等驾照要求和我们定然不一样,而驾驶难度和方式也就有不同。那些大车宽度大,而它们在平时驾驶中的转弯、停靠等操作换一般司机也是难以驾驭的。如果随意加大了一般汽车的宽度,在道路安全上肯定会造成隐患。
成本问题:加宽和加长对成本的影响完全不一样。加长加的是前后悬挂之间的部分,只需要稍微加长一下结构件,车门等,影响很小,成本比较低。加宽是全车从头到尾的结构都要大改,特别是悬挂,发动机安装,涉及底盘调校等,几乎完全是另外一辆车。虽然现在一些模块化的车可以很方便调轮间距,但是悬挂变化,很可能成本增加。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中国特供车”基本上只有加长的而很少出现加宽的现象,原因就是上述这些内容啦。车企也是从使用成本、使用安全和制造成本这三个大方向去考虑,才没有将车加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