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高僧,一个人在荒山里坐修40年,对樵夫说了四句偈语

南宋末年,浙江吴兴有个姓费的人的人家生了个儿子,因为家里实在太穷,孩子七八岁时就被送到寺庙出家,无非就是能有口饭吃。


想不到,这孩子自从到了寺庙之后,似乎深有慧根,一开始虽然只是个扫地打水的小沙弥,但旁听其他师兄的功课后,竟然触类旁通,在佛法上有了很深的修行,寺庙住持和尚也对他青眼有加,干脆就收入门下做了关门弟子,并给他起法号叫惟则。

三年之后,师父把惟则叫到庙前,说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天台山翠屏岩有个佛窟庵,你去那里学习,自然有一番机缘。

于是,惟则告别了师父来到了佛窟庵,很顺利地得到了住持大师的关注,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他。


惟则大师燥佛窟庵已经开悟了,但开悟之后的他并没有停留在庵内,而是喜欢到处云游,四十岁那年南下到了天台山,并在西崖瀑布下隐居,开始潜心修行。

此时的惟则大师其实已经名满东南了,只要他愿意,所有的寺庙都会很高兴请他去当住持。但惟则却在西崖瀑布下修筑了一间茅草庵,连屋顶都只能是树叶铺盖。

在生活上,惟则大师也过得很清苦,每天都去山林里采摘野果充饥,渴了就喝山涧中的溪水。

这一天,一个樵夫路过惟则大师居住的茅草庵,见到瘦骨嶙峋、却又神采奕奕的他,便好奇地问他说,您在这里修行多少年了?


惟则大师稍微思索了一下,回答说大概已经四十年了。

樵夫继续问他,您是一个人在这深山野林里修行的吗?

想不到,惟则大师依旧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这深山老林的,我一个人在这里都已经嫌多,如果有了第二人,不就更加喧噪吗?

樵夫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便问他在世俗中还有没有朋友,或者在这附近有没有陪伴的人。

惟则禅师听了轻轻一笑,举起手双掌拍击起来,就在樵夫不明所以的时候,山林里陆续钻出来很多野兽,既有凶猛的虎豹,也有温驯的麋鹿和野兔,甚至还有蜿蜒的毒蛇,看的樵夫心惊胆战。


惟则大师安慰樵夫不要怕,同时还对着野兽群示意,让它们稍微退到自己的茅草庵后面去了。

惟则大师对樵夫说,我住在这里有很多朋友,不论是大地山河还是树木花草,以及生活在树林里的虫蛇野兽,都是我的道侣。

樵夫这才知道,眼前的人是个得道高僧,当即就跪倒在惟则大师面前,恳请皈依门下做弟子。

惟则大师也没有推辞,简明扼要地和樵夫说了一番佛法心诀,最后告诉他,你现在虽然还是凡人,但已经不是纯粹的凡人,即使这样,回去之后也千万不要坏了世俗中的修行法则。


樵夫听了当然表示遵循,从此就跟随惟则大师修习佛法了。

不知道怎么,这荒山野岭有得道高僧的消息不胫而走,远近很多仰慕佛法的人陆续来到惟则大师的茅草庵,纷纷听他宣讲法理。

从此之后,西崖瀑布附近常年白云飘空,就连山间的草木都似乎知道迎接客人一般,经常能见到老虎野鹿在茅草庵附近行走,但从不伤人,看上去一派鸟飞虫鸣的自然景象。

后来一些年,惟则大师就在茅草庵里坐化,跟随他学习的弟子们,都以佛窟学派自称,惟则大师也被称为佛窟禅派的祖师级人物。


令人敬畏的是,惟则大师能一个人在荒山野岭坐禅四十年,从常人的眼光看,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啊。可对一个修道人来说,证悟无限时间,对已经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来说,四十年和一瞬间也没有差别。

因为他参悟的是没有时空的差距,更没有人我之分,也没有动静之异,更不会有众生和佛的观念了。

尤其是他曾对樵夫说的那几句话:虽是凡夫,但非凡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显然是看透了人人皆有佛性,禅家悟道,不破不立、不坏万法,却已经超越世间万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