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书生,听人讲经后削发出家,终成一代高僧

景祥大师,是宋朝的一位高僧,他俗家姓傅,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傅翼是永新县的县令。

景祥大师自幼机警聪慧,酷爱学习,博览群书,被乡亲们誉为才子。

景祥大师二十多岁的时候,听说一个名叫有琦的僧人,在灵鹫寺说法讲经,景祥一时好奇,就前去听讲。

听完之后,他觉得佛法浩瀚广大,深受感动,回家就剃光了头发,然后拜当地高僧为师,出家做了和尚。

几年之后,他得到高僧明湘真如大师的教诲,成了明湘真如大师的得意弟子。为了修习佛法,他在佛寺隐居苦修十余年,终于佛法大进,成了佛门高僧。

四方之人仰慕景祥大师的名声,纷纷邀请他到外地讲经说法,但是都被他一一婉拒。因为他觉得这样会影响自己修行。

宋高宗建炎年间,战乱不断,景祥大师为了躲避战乱,来到天台山居住。

不久后,一个将领邀请他到江西大吉山做客,他刚刚走到半路,被丞相范宗尹挽留住。范宗尹十分敬仰景祥大师,于是向宋高宗写奏章,请景祥大师做了浮山佛寺的主持方丈。

几年后,景祥大师自知即将辞世,将师傅传给自己,珍藏多年的袈裟和经书,一并交给了衣钵弟子法升和尚,然后跏趺而逝。

徒弟们悲痛万分,按照景祥大师的遗愿,将景祥大师的遗体火化。

火化之后,弟子们惊讶地发现,景祥大师的“目睛齿舌皆不坏”,还得到了五色舍利子,以及几颗生前常用的念珠。由此可见,景祥大师修为之高深。

参考资料:《建昌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