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佛祖出生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佛教文化,一河之隔差别太明显

尼泊尔有个地方叫蓝毗尼,据传说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待了小一个月,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佛教文化。

出发去尼泊尔只是我一个一时之间兴起的想法,没有详尽的规划,无具体路程,属于很随意的走到哪里是哪里的散心之旅。

我到蓝毗尼久居其实是一件很意外的事,那天突然上吐下泻,打着休息的名义没有继续往前走,干脆就在这个城市休息。

蓝毗尼有一个很大的园子,里面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佛教寺庙,比如中国式、韩国寺、澳大利亚寺、缅甸寺、尼泊尔寺等等,我就住在这个园子里的其中一座寺庙内,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等饭吃,无聊却有闲。

有一天寺庙的师傅说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用英文转换过来,大约是某人去世以后还存留下来的东西,而这里的某人,主语是佛祖。所以我就猜测,会不会是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当然答案我至今也不知道,因为语言不通加上地域的鸿沟,可能这一辈子我也再无机会去到那一个地方。

从寺庙出发,车子开上了当地的高速。其实尼泊尔这个国家的公路基建都不怎么样,所以当地所谓的高速公路,其实就跟我们国内的普通乡村小道一个样。

大约2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一处村庄,车子继续前进,在车子后面,跟了许多的小孩,光着脚,皮肤黝黑,个个看上去单薄瘦弱。

师傅解释说,一会下了车会给小孩分东西,让我们帮忙一下。

车子停下后,小孩子也跟过来了,但是很奇怪,一点吵闹都没有,有一个年纪比较长的让小孩排好队,师傅们从后备箱取出东西,我负责给小孩子们分东西。每一个人拿到礼物后,都会说一句“namaste”,是尼泊尔语的谢谢,也有你好的意思。

我有些惭愧,因为那些礼物不是我的,我只是代替送出去。但是小孩子不知道这一切的纠葛,他们收到了礼物,就很开心,从你手里接过礼物,也会很礼貌地表达一声谢意,而我注视的,却是他们光着脚的背影。

那样的开心,仍然是光着脚的。对于那一刻的我来说,心里更多是惋惜,慨叹。这些小孩子,不知他们未来有一天,能不能走出他们的家乡,或许连加德满都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遥远的地方。但你能说他们不快乐吗?我用尘世的眼光,去度量他人的幸福,实则肤浅至极。

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只看到我想看到的,我也只能够凭借自己的认知去感受幸福。蓝毗尼的万国园内,有一条河,又被人称为界河,因为在它的左右两端,分别是大乘寺庙和小乘寺庙,也就是信奉大小乘不同的信仰。

当时的旅行者之间有一句笑谈,假如在寺庙里待久了想吃肉,过河去吧!因为河的那一边,寺庙是允许吃荤的,而大乘佛教却不允许。

一条河之隔,界线泾渭分明。

许多年以后我仍然会想起那个烈日当空的白天,青草气息和泥土的味道浑然被我忘却,记忆深刻的却是小孩子们四散的背影。他们将快乐印染到了我的回忆中,原来名义富贵能给人的是充实,可充实不一定是快乐。

在那个贫穷的小村子,那一个“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的冠名,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幸福。

也是在这一刻我好想有那么一点的想通,或许这世上左右你的力量有许多,车子房子票子都是抓得住看得见的拥有,可我们内心深处还有一个角落,是金钱无法填补,财富不能左右的。这个角落,是我们自己,也是我们或许早就遗失的“我自己”。

现在许多人去寺庙,打卡所谓的网红景点,去贪吃一杯佛门清净茶,或者为着那些寺庙门口的可爱御守,这些都是游览寺庙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能看见的美。

可当我们连去寺庙,都是为了各种的目的,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让自我休憩?有时候不需要有目的地,随心而走,就是最好的旅行。

我想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那一天,那个烈日当空的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