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文化中的湿婆形象————帕皮拉(科普贴)

南传文化经常把古印度形象吸纳入佛教当中,所以在泰国经常能看见印度的神像。

如四面神(大梵天

泰国瓦果肯诺佛寺 帕皮拉天神供奉

其中,印度三大主神中的湿婆所对应的就是帕皮拉。

帕皮拉形象特点为面部紫色、两颗大白獠牙、两只又尖又长的耳朵,整体呈愤怒状态。外表与他冥素运守护天神极其相似,但可以对比两者耳朵加以区分。

泰国高僧龙婆隆 佛历2561年帕皮拉天神佛牌

帕皮拉,在印度神话当中,是湿婆的第八化身(湿婆又译作梵语:Shiva “希瓦”,梵语又名: Maheshvara,即大自在天 )。

泰国大师 阿赞素帕纳 帕皮拉天神供奉

帕皮拉,在南传文化中被认为是学术,艺术的祖师。

最早的时候,帕皮拉形式的鲁士头,只能由泰皇来使用,用于对国家有贡献的艺术家,科学家,学者等进行仪式。也相当于承认他们的真才实学,被公众认可的象征。

帕皮拉天神鲁士头

泰国人相信,帕皮拉寓意增加信徒在某一领域的灵感、祝福成就。因为帕皮拉主管知识,故有法相和原尊是知识的祖师的说法。

泰国高僧龙婆捧 佛历2564年帕皮拉天神佛牌

抛开人们附加的寓意,南传文化中的帕皮拉其来源、形象和名字发音都与印度文化中的陪胪相似。


关于古印度文化中湿婆的化身之一陪胪

陪胪,一身九面,裸形黑色,现三十四臂、十六足之忿怒身。其字面意思为可畏或恐怖,是印度教的神明。其外型凶猛,相传是湿婆神的化身。陪胪的传说起源自梵天与毗湿奴之间的斗争。

多年前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拍的陪胪神像

印度神话中大梵天曾与毗湿奴争论,谁才是宇宙中最伟大的神明。梵天认为自己是世界的创造者,应受到最高的尊崇。愤怒的湿婆,变身成陪胪,突然出现并砍下梵天的第五个头,此后梵天只剩下四个头(也就是现在四面神的由来)。

而陪胪被称为派拉瓦或陪胪(梵文:भैरव,Bhairava泰文音译Peelab),和泰文的皮拉发音都极其相近。


18世纪 尼泊尔铜制陪胪面具

尼泊尔的尼瓦尔人看来,陪胪是一位重要的神。尼瓦尔人的传统聚落中都至少有一座陪胪寺庙,由尼瓦尔婆罗门主持。

印度教徒相信,如在他面前撒谎会遭到神明惩罚,因此尼泊尔最高法院在过去就设在加德满都的陪胪神殿中。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地区一带,使用水晶、镀金铜和颜料制作铜像或者面具以收藏。

16世纪尼泊尔铜鎏金陪胪面具


关于藏传佛教的“大黑天”玛哈嘎拉

有不少言论认为,同样的形象就是中国西藏的“大黑天”玛哈嘎拉。

中国西藏清代 六臂玛哈嘎拉唐卡

但是个人认为,玛哈嘎拉与印度湿婆派中的陪胪并不是同一种主体,也并非是同一种神祇。在这二者之间的确是存在着共通的文化符号,但在本质上,二者是分属于不同系统,而有着不同的起源、作用和目的。


写在最后

南传文化有不少都来源于古印度,追根溯源都能够在古印度地区找到相似的传说故事。

泰国高僧帕库舍力碰 帕皮拉天神立尊

但是不管赋予了什么样的寓意,还是不同文化中的传说。人们始终都是在追求幸福生活中,把那些神话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泰国高僧龙婆卡隆 佛历2550年 帕皮拉天神


关注、点赞、留言吧!小编《暹罗阿赞今》每期一定给大家带来更多干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