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辈子的“最终归宿”,并非生死,而是以下2个字

2023年12月29日12:15:04 佛学 1310

人这辈子的“最终归宿”,并非生死,而是以下2个字 - 天天要闻

01

金刚经》中有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大致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聚合而生的事物(包括一切物质、事件、现象、精神意识等),都像梦幻一样,看着真切,实质是虚幻的。

如果不明白,我们可以解释得详细一点。

,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表象。梦、幻、泡、影,分别对应,梦境、虚幻、水泡、倒影,这些都是不真实,且容易消散的东西。

如露、如电,指的是,万物都跟早晨的露水一样,终究被太阳蒸发,短暂存在。万物也跟闪电一样,一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应作如是观,意思是,我们要有这样的“观想”。就是佛家谈到的“悟性”。唯有把“人生”跟“梦、幻、泡、影、露、电”这六样东西结合在一起,才能醒悟。

人这辈子的“最终归宿”,并非生死,而是以下2个字 - 天天要闻

02

万事万物,为什么会“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呢?

经过上文的解释,我们都知道,梦、幻、泡、影、露、电,都是转瞬即逝的事物,不可能会永恒存在。

尘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如此。

你所重视的钱财、名利,终究有一天会离你而去,不会永远属于你。你所重视的感情,也总有一天会变淡。

你是大官,坐上了这个位置,但你不可能永生永世都拥有这个位置。随着你退休、归去,你的位置也会被人替代。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你我所拥有的皮囊,终究有衰老、油尽灯枯的那一天。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没有人可以长寿到一千岁。

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我们都跟虫子一样,寄存于天地之间,也像大海中的一粒粟米。只是哀叹人生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人这辈子的“最终归宿”,并非生死,而是以下2个字 - 天天要闻

03

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晚年的时候,说过这样一番话: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场梦。

你一辈子执着的子女,亲人,只是你的一个缘;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求的感情和名利,只是自我意识的幻影。

当你梦醒来的时候,空空如也,满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

你的父母,会离你而去。而你,也会跟子女渐行渐远。哪怕是爱人,要么中途离婚,要么你比他走得早,要么他比你走得早。不过是一场缘分。

你所重视的家庭,也许在你身强力壮的时候,特别兴旺。随着你逐渐老去,子女要么败家,要么兴家,这都是你所无法预料的。但你,终究要放下。

你所看重的钱财、名利,也仅仅是世俗的表象,你无法永远拥有,一分一毫也带不走。尘归尘,土归土。

正如清代大学士张英所言,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现在还有万里长城,可修建长城的秦始皇呢?早就成为历史的尘埃了。)

人这辈子的“最终归宿”,并非生死,而是以下2个字 - 天天要闻

04

谈到这里,你肯定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切有为法”的世界,不存在永恒的事物呢?

按照佛家的说法,尘世间的一切都是因果、缘分、虚幻。等你经历完了,就该回归到“虚空”当中了。

按照道家的说法,万事万物都存在一个“道”。这个“道”,并没有常态,一直都在变化。有变化,就肯定有枯荣兴衰。

按照现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说法,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有消亡的那一天。只要是物质,就不可能一成不变,永恒存在。

就拿“人”来说,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生老病死”。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衰老,向死亡靠近,中途还会经常生病。

哪怕科技、医疗再发达,人类的寿命也达不到两百岁。为什么?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导致生命的长度也是有限的。

这就应了一句话,天地无极限,人生有穷时。

人这辈子的“最终归宿”,并非生死,而是以下2个字 - 天天要闻

05

人这辈子的最终归宿,并非生死,而是以下2个字——虚空。

《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说明了一个道理,所有的事物,都是短暂的,最终都会回到虚空当中。

“虚空”二字,要分开解释。

虚,与“实”相对。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就是现“实”的人间。而虚,就是死亡后的地方。有看得见,自然就有看不见。

空,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场空”。比如说帝王将相,再有权有势,有钱有美女,也都带不走。死后,一切也就不属于他们了。

不论你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走到人生的尽头,都是“虚空”。你我不过是人间的旅客罢了。

文/舒山有鹿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闻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经过壁立千仞、地无水草、山崖陡峭的铁门关后,玄奘的小队进入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吐火罗国。此地有阿姆河从东向西穿越整片区域,所以小麦丰饶、谷物充沛。这里曾是汉代张骞来过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腊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