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西藏,有如浩瀚的宇宙般辽阔、深沉、高远、神秘。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举世仅有大约在1580年,在历代达赖喇嘛中,有一位非常独特而神秘的人物一一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作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虽然在政教方面他没有多少建树,但他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是以情诗闻名于世。
表现自我,以最直白激情的语言形式表现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主观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内心澎湃的感情,是浪漫主义诗人的重要特征。
这种特征体现在诗人身上不足为奇,而发生在一位政教合一的领袖人物身上,实在是令人称奇。
仓央嘉措拥有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却淡漠权力,不愿苦守戒律,向往世俗的活生生的人的生活。
他把对爱情的体验和憧憬,化为笔下流淌出的大量情诗,渲泄出他内心微情涌动的波涛。借情诗表现他作为人的自我,直抒作为态人的情感体验。
拥有达赖喇嘛的特殊地位和作为凡人的情感体验,使仓央嘉措的情诗虽然文字浅显,但内涵却十分丰富,而且透射出一股神秘的气氛。也许他的诗歌与藏密有关,是修练密宗的精神体验。有的诗歌表面看是情诗,实际却隐含着密宗的天机。
例如那首优美的:
“请求白色大雁,
借我凌空双翼,
并不远走高飞,
理塘一转就回”,
曾使担负寻访六世达赖喇转世灵童的高僧顿悟: 六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生长在理塘。他们据此寻访,果真在理塘找到了第七世达赖喇嘛葛桑嘉措。
凡人要成为神不容易,神要过凡人的生活同样艰难。仓央嘉措对人间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没有像他的情诗那样美好,而是以悲剧告终。
在西藏摄政王桑杰嘉措被拉藏汗杀害后,拉藏汗向康熙皇帝报告仓央嘉措“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请予废立”。康熙皇帝废黜掉了仓央嘉措,让他“执献京师”。
拉萨北京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当仓央嘉措一行艰难跋涉从到达青海湖畔时,这位年仅24岁,才华横溢,风华正茂,在藏民心中与日月同辉的神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一个给人以无限遐想的千古之谜。
在神秘莫测、至今很少有人涉足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在喜马拉雅山的东南坡,门隅平原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喜玛拉雅群山之中,喜马拉雅群山的东南部,被藏族人民称为“香巴拉”。
“香巴拉”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理想天国,焦叶摇曳,稻谷飘香,植物繁茂,四季长青的门隅是门巴族的发祥地,在门巴语中是“隐藏着的一块美丽的处女地”的意思。
这些,都意味着门隅的不同凡响。门隅出名是因为她被称为“理想天国”。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理想天国”的怀抱中,转世过著名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还有仓嘉措那流传千古的情歌。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藏历第十甲子水猪年)正月十六日,居住在门隅地方宇松的一个贫苦红教喇嘛扎喜敦赞家中,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未来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门巴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用歌舞庆祝添丁进口,用歌舞庆贺婚礼喜庆,用歌舞表达对日月、星辰、江河、雪山、草地、森林的赞美。
门巴族民歌朗朗上口,既能单独吟唱,又能配以一定的曲调边说边唱。门巴人爱唱爱跳,悲伤和欢乐都不藏在心中。
每逢年节或喜庆之时,美丽的门巴山乡,加鲁情歌和萨玛酒歌如泉喷涌,四处飘荡。仓央嘉措在这贫困但美丽的山乡无忧无虑地成长起来。
按照门巴族的习俗,能歌善舞,年方弱冠的仓央嘉措,已经有了他热恋的姑娘。 西藏人民认为,神灵无处不在。交通闭塞,隔不断吹拂的灵息,群山巍峨,挡不住圣灵的光辉。
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第司桑杰嘉措将无忧无虑的仓央嘉措选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藏族人民认为,诞生在“理想天国”的转世灵童,吉祥无比,他的身上吸收了这块圣地的灵气,他将是众生的瑞祥救主。
这年9月7日,仓央嘉措在浪噶子从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剃度受戒。跨过喜玛拉雅的群山,淌过雅鲁藏布的激流,走过芳草碧连天的草原,仓央嘉措被迎至布达拉宫司喜平措大殿坐床,开始了他的达赖喇嘛生涯。
达赖喇嘛和他居住的布达拉官一样,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灵。千千万万的藏族人民,跨越万水千山,历经千辛万苦,有的甚至一路磕着长头,到拉萨朝拜他们。然而年轻的仓央嘉措对这一切无动于衷。他在神圣中忧思,他在神与人之间徜徉。
他向往爱情,思念远方心爱的姑娘。为了争取“恋爱”自由,据说他曾经向他的亲教师班禅洛桑益西纳还自己的居士戒,并且高声呐喊,宜之于众。
更有甚者,他曾经向他的摄政王表示“不自由,毋宁死。”他常常站在布达拉宫第十三层最高处他的寝官一一东西日光中,俯视朝阳辉映随光瑞气缭绕的圣城拉萨,远眺金光漫洒、晶莹剔透的喜玛拉雅群峰。
朝圣香烟缭绕,经声佛号交响,伴随着他手中檀香木佛珠的急速捻动,压抑不住的情思涌起,荡气回肠的情诗常常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我与姑娘相会,
山南门隅林里
除了能言鹦鹉,
谁人都不知晓
请求能言鹦鹉,
千万别把密漏!
如山般的少年,
热恋着如花一样的姑娘。
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后,仓央嘉措那纯洁的爱情戛然而止,宫殿的高墙,森严的教规阻隔了他和姑娘相会。但仓央嘉措情思难断,六根不净,唯有情歌使他的无尽思念得以宜泄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姑娘的脸蛋,
浮现在我的心上。
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故乡气息,如同姑娘相会,无比心旷神怡。至高无上的地位,并没有淡化仓央嘉指的爱情,居住在万人景仰的布达拉官,仓央嘉措无时不在怀念他少年时的恋人。特别是他不顾森严的戒律与他旧日的恋人重逢后,爱情的种子萌发成反抗宗教戒律的公开叛逆。在她的心中,只有纯洁的爱情:
心如哈达洁白,
纯朴无暇无玷;
你若心有诚意,
请在心上写吧!
柳树爱上了小鸟
小鸟对柳树倾心。
只要情投意合,
鹞鹰也无隙可乘。
尽管对爱情有如此美好的憧憬,尽管仓央嘉措勇敢地冲破束缚自由的教规,但他时时感到宗教的戒律,黄教的禁欲主义在约束着他。
爱情,恋人、佛法、戒律,达赖喇嘛的地位。。。”
这交织在一起然而又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仓央嘉措艰雄地徘徊在佛法与爱情之间
若依了情妹的心意,
今生就断了法缘;
若去那深山修行,
又违了姑娘的心愿
带着对爱情的热烈迫求,带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带着对森严的宗教戒律和黄教禁欲主义的背叛,仓央高指在被废除解送北京途经青海湖时神秘地遁去了。崇拜者说他去了天国,仇视者说他去了地狱,不管人们对他作为达赖嘲廉时的政绩如何评说,但他的情歌却在青藏高原流传千古有口皆碑。人们不光会背,还谱曲广为传唱。因为爱情是永恒的主颗,永远是人类的追求和向往。
仓央嘉措留下的不朽诗集《仓央嘉措情歌集》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有藏、汉、英三种文字对照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