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仰方面来说,汉族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民族。
这里的有意思体现在,汉族所信仰的鬼神系统非常发达,上至九天,下至九泉,神灵数以百计。
在众多的神灵当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观音菩萨。无论是在灯火阑珊的城市,还是阡陌交通的乡间,观音菩萨的庙宇都随处可见。众多善男信女在里面祈求叩拜,香火缭绕,甚是壮观。
观音菩萨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神。他来自遥远的印度,出身于佛教。一个“外来户”竟然能在华夏大地赢得如此众多的人崇拜,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那么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汉族人为何要选择观音菩萨当做自己的信仰呢?
答案要从历史长河中去寻觅。
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目前尚未确定。但史学界一般把汉明帝梦金佛,派遣使者请高僧这件事视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不过,佛教传入中国后,并没有马上风靡民间,当时的人还是喜欢谈儒论道。为了传播,佛教甚至不得不攀附玄学进行传播。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才成了气候。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最为混乱的时期,社会颠簸动荡不堪。
一方面,民族矛盾异常激烈。在东晋、南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斗争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百姓遭殃,生灵涂炭。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的统治日益腐朽,制造的冤狱不计其数。这里既包括由于违反官府禁令身陷囹圄的普通老百姓,也包括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而受到牵连的官员贵胄。当时的形势,说一句人人自危,并不为过。
再加上那段时间,天公经常不作美,水旱灾害频发,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为讨生活,背井离乡者不可胜数。处处哀鸿遍野,让人不忍直视。
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既需要生活上的避难所,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毕竟,要想存活下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可是,当大家翻阅当时的儒家的经典和道家的典籍后,却感到失望了。
儒家是入世的学问,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现在的问题是,命都要保不住了,根本谈不上修身与齐家。老百姓只想吃饱穿暖,安度天年,那些宏大叙事距离生活实在太遥远了。
道家则是讲究出世,摒弃了人的社会属性,主张人们要享受快乐。但是道家的方法是吐纳是气、羽化登仙。对于穷苦的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一张可望而不可即的大饼,生活都顾不上,哪有时间和条件去炼仙丹?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信仰开始在民间流行。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迅速在老百姓的心中占据了C位。
当时观音信仰的传播主要依靠两种方式。
其一,造像。观音信仰的传播是以福报的现实利益来打动中国的信仰者的。《大正大藏经》记载,由于波塞奇王画了八万四千幅弗沙佛像,仅此一功德,他便成为了释迦牟尼佛。为佛造像就能成佛,这种投入与产出比,非常合算。故而,后世有佛教徒一再吹嘘造作佛像的好处。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后,很多佛教徒为了缩短与观音菩萨的距离,开始疯狂造像,这使得观音信仰在汉地迅速传播。
其二,经典。汉代以后,佛教开始传入我国,经典也跟着流入进来。当时,除了真正的经典之外,还有很多伪经。它们的作者大多是中国僧人,内容与印度佛经也不尽相同。这其中,就有很多关于观音菩萨的经文。比如说《高王观世音经》《观世音十大愿经》《观世音三昧经》等。这些经典的刊行,也促进了观音信仰的广泛流传。
观音菩萨进入中国本土后,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相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观音信仰文化,至今我们仍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