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何为正确?在实际工作中,到底是只管做好自己分内之事,还是跨出一步敢于揽下别人的工作是正确的?俗话说多做多错,帮助他人的行为是不是应该鼓励呢?
1、“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基准
稻盛老师一生以“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判断基准。这里的“何为正确”其根本的尺度就是“善还是恶”或“利他还是利己”等。
他通过几十年的经营思考和总结,提出了“京瓷哲学思想”体系,具体反映在78条中,作为全体员工人生和工作中的判断基准。
每一条哲学思想,就是让我们确立做正确事情的价值观。《活法》的每一条也是告诉我们人活着应有的生命状态和基准。
2、“敦伦尽分”做好自己的事
我们经常讲“敦伦尽分”,也就是首先每一个人做好自己本分工作是根本,但这个本分工作就是追求自己工作状态的完美,不给他人增添麻烦,并且工作的一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客户感动。
同时,工作也需要一个好的氛围,组织分工一定有边界。如何在边界清晰的基础上为他人多思考一些,践行利他,这个非常重要。
如,模具采购需要思考如何确保制造部门稳定的品质和更高的效率,从而让制造更有竞争力。
3、为伙伴尽力
在组织分工中,本来就有共同合作的要求,如果边界不清楚,需要沟通,有更多付出的意愿非常重要。
确立边界如果为了区分你我,这就变得对立了,自然一定会存在顾虑。组织的分工是为了共同目标的更好实现,组织没有我和你,而应该是我们。
每一个人都有利他之心,自然组织效率和氛围就会极大提升。
在哲学中有一条“在旋涡中心工作”,这就是在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愿意站出来带领团队开展工作,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
4、以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
在我们的工作中,不仅仅需要把本分工作做好,还需要为他人服务,尤其是不给他人添麻烦,最重要的是公司目标是否实现。
我们一定要围绕三个层次去思考工作,“我是否工作尽职了”“我有否为他人带来便利”“共同的目标能否实现”。一旦这样去思考工作的价值和目标时,“小我”思想就不会存在了。
帮助他人开展工作,自然需要极度认真的态度去工作,因为有利他之心,自然想呈现更好的结果。
拥有真诚之心,做错了事情,自然也会赢得同事的理解和谅解。并且,我们在改过中吸取经验提升自己,并把对错误的经验体会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学习并获得成长,这也是一份利他之心。
对于帮助他人,尽管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也应该得到鼓励,这样组织才会在相互帮助中更快成长。
我们既然有想帮助他人的愿望,自然就需要更好地提升自己,让我们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去更好地成就他人,这是一种行善。
5、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稻盛经营学不是一项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而是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开启我们的良知,也就是提升我们的心性,让人生和工作更有意义。
我们很多习惯性的思考,不一定是正确的,如你提到的“多做多错”,还有“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话,这些都是消极的思想。
作为人应该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有错就改,这样才会事上磨炼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