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或许你会发现,跟东方的佛教宿命论多少有些接近,佛教的因果轮回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总是掺杂着很多沉重的话题,关于命运,关于那些看不见却掌控人生幸福的“真相”。
无论是信仰还是文学,我们将幸福的真谛都归为精神的升华世界。叔本华作为一个绝对地、孤独地、深厚的哲学家,他将幸福的真相分为三个,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却从未真正认清过这三个层次的奥义。
精神的富有:你懂,或许从未真正拥有
文天祥在监牢里写出了传世名作《正气歌》;
方志敏在监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
周文王姬昌被囚七年,将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作《周易》;
塞万提斯在狱中创作出经典《唐吉诃德》。
当你知道了很多事情的真相以后,你或许会瞬间对这个世界不再那么期待,世上所有的美好与快乐都会瞬间化为乌有。
苏轼的诗词那么恢宏,却是他在不断地被贬的路上创作出来的,随遇而安又看得开的心境,不是人人都有的。
李清照的词那么清新脱俗,你却不知她在爱情上经历了怎样的两段悲伤的爱恋,在那些欢快的背后又藏着旁人难以接受的真相。
南唐后主李煜真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却又是一个被皇位耽误了的好诗人,或许他只想两袖清风,如庄子般逍遥隐世,命运却赋予他那么沉重的重担,是他背负不起,又无力挽回的天命结局。
……
人力的渺小与无力感,在面对命运给予我们的重重经历中,如微尘般毫不起眼,更不值造物主一提。究竟是谁在操控我们的命运?宿命又是怎么来的?人的身体结构如此精细,合作得天衣无缝,每个器官都有它各自的作用,是谁精心排布的?人的一生都在未知却又既定的轨道上按部就班地行走,又是谁设定好了一切?
这样的疑问简直太多了,决定这一切的,都是我们的思想,称为“浩瀚无比的精神世界”。
灵魂被封印在我们的躯体里,让人无法跳脱出身体去遨游天际,可没有这副躯壳的束缚,自由的灵魂便可无边驰骋。
叔本华的同样的一个观点是,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人无法超越自己。人们追求幸福的努力永远都不会超出其本性所许可的范围,只能局限于能感觉到的范围,人所能得到的幸福的多少,从一开始就由他的人格决定了。
可究竟什么是人格?情感、意欲、思想,归根结底,便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
可精神世界的高度又由什么所决定呢?叔本华认为,取决于我们“是什么”,而不是我们“有什么。”
“人有什么”并不重要,在于你“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经常会与人聊天的常态是自己有什么,今天有了一件新衣服,这个月买了一套房,一辆新车,交了一个新朋友,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今年赚到了很多钱,去了很多地方旅游,我们还有过欢笑,有过悲伤,有离别,也有病痛。
我们活着,便拥有很多东西,看得见的物质,看不见的情感。
然而,我们的幸福指数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是什么”,而不是我们“有什么”。
“有什么”,是外在的获取,是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有些东西,有没有都不影响一个人的生存与幸福,比如奢侈品,苏格拉底看到后说:“这世界上我不想要的东西竟然这样多。”物资拥有得越多,越能成为人的枷锁,奴役人的生命。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以怎样的方式过一生,是人格的基调与底色,是促成与贯穿一个人一生的精气神。一个“是什么”样的人,是可以被标签,被定义,被赋予的评价,这些却是靠物资换不来的,因为他取决于人的精神与思想境界的高度。
人可以甘于寂寞,享受孤独,但灵魂是丰富的,精神是快乐的;但一个愚蠢空虚的人,哪怕拥有再多的财富,灵魂也无法达到安宁与充实,只能外求去寻找存在感与满足感,不停地社交与花钱,也正是一个人“有什么”,而非“是什么”。
我是什么?希望你能在人生的终点,找到一个自己满意又无愧于心的回答。
无法摆脱的宿命安排,顺势而为
无论是西方的哲学家和先知们,还是东方的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对于宿命与因果,总是出奇的一致。
歌德认为,人一出世,便被某种无法改变的命运所支配,就像星星之间只能通过相互关联而在轨道上运行一样,人也只能在为他所设计的范围内求得发展。这跟佛教的宿命论是一样的,人在投胎前,就看完了自己来世的所有剧本,一切经历与因果,都是自己的选择,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一切的发生也都是每个人这一生中最好的安排。
至于这“安排者”是谁?是佛,是神,是造物主,是主,是人凭想象能设想到的创造万物的主宰。
所以,西方的先知们断言,人绝对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就算是时间的力量,也无法将人们耗费一生的人生道路改变。
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能改变自己的品格,修炼自己的正气与精神世界。
正如佛教所言,命已注定,修福德便能改运,因果轮回,善恶终有报。
人的出生时辰里,藏着一个人一生的命与运,生成怎样的性格,从事的职业,该经历的波澜,财富的多少与命终的时地,都在一串数字上打上了一生的烙印。
叔本华认为,人应当选择与自己品质相配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你不能让一个大力士去做文职工作,也不能让一个书生去当将军,人的“生命密码”里注定了人该走的路,走错了,幸福便会背道而驰,内心越煎熬越痛苦,又谈何幸福?
所以,人应当顺势而为,顺“天道”而行,顺应自己人格的基调在轨道上正确地运行,偏差不得。如果当你感觉到自己的人生越过越不幸福,那一定是你选错了方向,走错了路,让自己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做什么事才能让你感到快乐,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你会看到希望与曙光。
以前我们总是觉得该弥补自己人生的缺陷,去尽量花精力与时间去填补自己的不足,殊不知,扬长避短,顺应命运为你造就的优势,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将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做到专而精,抱着只要活着,一生就做好一件事的想法,你会收获圆满又充实幸福的人生。
今何在在《悟空传》里这样写过:
孙悟空说:“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他又能战胜什么?他除了毁灭,什么也做不了。
人总是以为自己能战胜天,征服地,统治万物,可到头来发现,什么也无法逃出天道的安排,就如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却依然无法跳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一样。
我们唯一能做好的,就是顺势而为,遵天道,对一切心存敬畏之心。正如《天道》里丁元英说的那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可道又是什么?道是客观规律,是自然法则,是如实观照,是“宿命”。
如来又是什么?《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故名如来。”
生、命,缘起,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