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慈 恩 寺 大 门
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徳皇后长孙氏病逝,东宫太子李治万分悲痛,为了追念母亲,于648年在长安兴建大慈恩寺。
唯识宗的元祖是古印度的天著菩萨和世亲菩萨,公元420-500年间传入中国。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年近29岁的青年和尚唐玄奘只带一名弟子离开长安,踏上了西域取经之路。
唐僧在印度留学16年,专门研究唯识宗。
贞观20年,47岁的玄奘回到长安。自出发到返回大唐历经17年之久。
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大雁塔,历时两年建成,用以存放从天竺带回来的经典与经像。
大雁塔后边是玄奘三藏法师院,这是一座仿唐建筑群。主要有:光明堂、般若殿、大遍觉堂。是译经、读诵经文和生活之地。
玄奘三藏院建筑群
玄奘三藏院
光 明 堂
大 遍 觉 堂
般 若 殿
经 文
壁 雕
大慈恩寺是汉佛唯识宗的祖庭,是唐朝长安三大译场之一。玄奘在这里主持事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中国的唯识宗。
唯识宗的核心观点
唯识宗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万法唯识。先来了解玄奘思想里的我与法,所谓我指的是人的思想活动,包括人的性情意志、情欲。法指的是物质世界及与物质世界相匹配的所有规律,即法包括我们的身体、山川河流,也包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规律。
唯识宗的观点是,由于意识的存在,其他都是虚假的。在世俗生活中,人凭自己的想象去观察事物,之前就有立场,有立场就会产生偏见,带着自己的偏见所看到的现象,就可能是假的。
立场的主要作用就是排斥对立面的,而形成立场的往往是人的意识,拥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偏执。
偏执是什么?说直白一点就是自私。自私自利的维护我,执着于我。
唯识宗认为,因为人倾向于“妄加分别”,先入为主的给事物设置偏见,所以一切被意识决定的现象都是虚假的。
人定义了魂魄,却不知道到底阴曹地府在哪儿,于是人们继续按照利己的意识去下一些定义,虚假的内容越来越多。继而人们对鬼怪的迷信越来越深。
带偏见的意识会衍生烦恼、冲突、争斗,是阻碍人们成佛的最大敌人。
结 论
唯识宗关于意识以及我和法的哲学思想,运用到生活中,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使人趋于审视自己的“利己之心”,而非一味责怪他人。如此,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