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翻译(3)万法不拘

2022年09月14日22:53:14 佛学 1152

(三)万法不拘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各种修行法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都是为了去除妄心。妄心,就是不符合现状的多余的心念。人的贪欲妄念各不相同千差万别,所以才出现了针对不同妄念的不同法门。

  如果是用另外一种贪欲来去除原来的贪欲,这种方法表面上看是把原来的问题解决了,但也增加了新的妄念执着,这种新增加的执着心有可能比原来的执着危害更大。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迷惑的时候有“觉悟”与“迷惑”的分别,真正觉悟之后就没有“觉悟”和“迷惑”的分别了。

  一切对立的概念,都是人心有憎爱而产生的分别。如果无憎爱,则无好坏,也就不会认为“涅槃”一定就比“无明”更好。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梦幻一般不会长久存在的。何必去劳神费力的去追寻一个永恒不变的状态呢?

  为什么不将自己的追求目标也融入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之中,随自然变化而变化呢?没有固定的追求目标,也就不存在固定的利害得失;没有固定的利害得失,也就没有了固定的是非对错。

  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睡梦中我们看的道到的都是梦中景象,一旦醒来两眼睁开,梦中景象就消失了,看到的都是现实景象了。

  如果陷入局限的认知和固定的目标追求,所看的的全都是:“利害得失、对错是非”。如果脱离了局限的认知和固定的目标追求,所看到的世界级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自然整体。所有的行为方法在这个自然整体中都有各自的意义。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统一的自然整体无限宽广,人的认知无法了解全貌。人的“本能觉知”是与这个自然整体连接的唯一渠道,只要时刻保持觉知,不要忘记当下的感觉体验,便能知道自己改做什么。

  所有修行法门,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功用不同。只要内心出现的相应感受,就可以使用对应的法门。以内心自然出现的感受为标准,去做出自然反应的行为,这就是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翻译(3)万法不拘 - 天天要闻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消除思维的连续性,不要去思考念头出现的原因,也不要顺着念头思考结果,停留在当下,不要跟过去和未来去比较优劣。

  如果单独观看事情本身,不去比较就没有好坏。没有好坏,就不需要去停止你认为是坏的行为;没有好坏,也就不需要停留在你认为是好的状态中。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既然“对立”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那么“统一”的状态也就消失了。因为“统一”是相对于“对立”而产生的概念。

  追究到思维的本质源头,是没有规则和逻辑的。一切规则建立的本质源头是“没有规则”。没有规则的事情就是自然。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心与这个无规则的自然源头契合,那么所有的欲望追求就都不存在了。

  深刻了解一切念头出现的最初起点都是无规则的自然,所有疑惑都消失。这个真正的认识到的状态才是发自本心的真正信念。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完全与过去的思维方式断绝,对过去的经验记忆如实关照,不肯定也不否定。使任何记忆都不要影响到现在的觉知。

  心如太阳在虚空中一样,没有乌云遮挡,万事万物就全被照亮了,一览无余。心如果没有过去观念和经验的干扰,看到的一切也会清晰明了,不用耗费精力去苦苦思索。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当下的觉知状态,对错的思虑是不可能存在的,有对错就一定有比较,有比较就一定与过去未来有关。如果完全关注当下,没有过去未来的参与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对错。所以用对错的观念是无法理解一个时时处于当下的觉悟者的。

  觉悟的人,没有他人和自己的区别。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众生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就好像眼耳鼻舌虽然功能形状不同,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觉悟的人看待自己和他人也是这样的。

(未完待续)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