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见惑

2022年06月25日16:09:18 佛学 1567

人生之见惑 - 天天要闻

  今天聊一下见惑中的“见取见”。“见取见”,简单讲就是执著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别人的都是错的。司马认为莫言的作品,充斥着太多的社会黑暗,之所以得诺贝尔奖是迎合了西方人抹黑中国的口味。这就是典型的“见取见”。司马的文学修养与莫言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估计他连莫言的作品都没有读过吧,否则也不会有如此结论。  

我们认识莫言,多是从张艺谋导演在1987年拍摄的《红高梁》开始的。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也是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张艺谋之所以看中这篇小说,就是因为它有一种地道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小说中的男女,豪爽开朗,旷达豁然,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欢乐。  

那《红高梁》讲的什么故事呢?有没有司马所见的那么黑暗?它是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军虐杀的故事。小说塑造了我的奶奶、我的爷爷、罗汉大叔等一批中国普通老百姓群像,歌颂了他们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民族精神,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格、心理、文化以及生存方式作出了思考。  

莫言那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讲的是什么呢?《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小说深刻反映了中国60年代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矛盾与懦弱。

  2011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时间上看,是我们国内先肯定了这部作品的价值,然后才有国际上的声誉。既然我们都肯定了,为何还有一些人看不惯呢?这就是属于文学修养和认知上的差距。 司马显然在文学领域是浅薄无知的,他拿出了自己的论据:莫言曾说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为什么他不能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呢?言外之意,莫言应该像他那样直言爱国,大胆表现。如果你不把“我爱国”三个字说出来写出来,说明你心中有鬼。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莫言的原话是什么样子的:2005年12月,莫言在接受香港公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时,作了《我怎么成为作家》演讲,演讲中,他这样说道:  

“刚才校长阁下也说我是一个敢于讲实话的作家,这一点我确实是同意的。如果因为我说实话,授予我荣誉博士的话,我倒认为当之无愧……我认为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不讲真话,那么这个作家就势必要讲假话。讲假话的作家,不但对社会无益,对老百姓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是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面。它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面貌。如果有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用作品来赞美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是很值得怀疑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所以我的小说发表以后,有的读者不高兴,因为我把人性丑的部分暴露得太过厉害,把社会上一些地方暴露得太真实了。对于这些触及人类灵魂、暴露人类灵魂丑恶的作品,他们觉得很受刺激。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后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这就是一个作家的风骨和坚守。   这是司马之流三生都无法做到的,理解都不可能。他用自己的“见取见”去概括别人的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愚痴。莫言的讲这话的前提是:自己有偏见,他就爱用这种形式去写,有什么不可以呢?从古至今,从四大名著到《呐喊》,多是以揭露和批判为主,因为揭露和批判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歌颂,尤其是我们这个富足的时代,更容易迷失方向,更需要的是揭露和批判,唐山打人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没有人放出视频揭露,唐山人民还活在文明城市之中而自豪。  

我个人而言,对文学形式的表达应该是多样化的。你可以学李白去赞美“云想衣裳花想容”,可以学习杜甫揭露“朱门酒肉臭”,也可以学王维佛性的“坐看云起时”,但你如果非要把坚持揭露黑暗就看成是负能量,就是抹黑中国,那只能说明你是见取见太深,已变成了邪见。何况你自己不也是一直在揭露联想黑暗操作吗?你不怕被美帝利用造谣我们多腐败吗?怎么只允许你揭露,就不许别人写了呢?  

最后我想说,司马若要成长应先破见惑,如果不能破,就去怼一下作协:2000年以来,享受着国家福利,为什么却创作不出一部歌颂伟大祖国的经典小说?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