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2022年06月25日13:18:03 佛学 1217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早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便已传入中国,随着十几个世纪的发展,佛教彻底在中国扎根下来,到了清朝时期,不仅百姓大量信佛,就连皇宫贵族甚至皇帝也不例外。

有一次顺治皇帝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只回答了十四个字。清朝历代皇帝都没能弄明白这十四个字的含义,直到清朝即将灭亡时,最后一个皇帝才领悟出来。那么这十四个字到底是什么字?让我们带着疑问在文章当中寻找答案吧。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顺治皇帝与佛结缘

很多人总会误以为清朝第一届皇帝是皇太极,虽然皇太极在建立大清王朝上功不可没,但他并没有做皇帝的命,在击败明朝过后,准备入关之时便因病去世。皇太极的死,掀起了一股皇位之争,最终多尔衮成功上位,但他并非亲自做皇帝,而是通过傀偶皇帝顺治来管理国家大事。

因此,顺治皇帝表面上是清朝第一位皇帝,但他一开始并没有实权,只是皇权斗争的产物。好在顺治皇帝继位时年幼,并未懂得权为何物,然而随着年龄增长,顺治见识增多,对于多尔衮也逐渐心生不满,只是朝中势力大多集中在多尔衮手中,他虽不满可也无可奈何。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于是顺治皇帝便把内心中的不得志,寄托于佛学之上。据史料记载,顺治皇帝经常出入寺庙烧香拜佛,他还重用得道高僧,玉林通琇禅师便是其中之一。

多尔衮去世之后,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终于亲政,大权独揽的他,倾心佛教,成为佛教信徒,经常凌驾海会寺,与禅师交流禅道,后来更是邀请禅师玉林通琇前往皇宫教授佛学,他以学生自称,对玉林通琇十分尊敬。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由此,民间甚至传出顺治皇帝出家做和尚的传言,不过这种传言显然并非属实,顺治皇帝乃一国之君,怎么也不可能出家做和尚,就算他想,朝廷文武百官也定会阻拦。除了这个传言,民间还流传着顺治皇帝与玉林通琇禅师讨论清朝未来的故事。

智慧禅师玉林通琇

玉林通琇,江阴,从小天资聪颖,学习能力远超同龄人。在他十五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到《和尚语录》时便对佛学痴迷,从此立志走上参禅学佛之路,四年之后,学有所成的他终于受到认可,成功在临济寺出家。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转眼又过四年,玉林通琇在佛学造诣上越来越高,名气自然也越来越大,顺治十六年,他被朝廷征召前往万普殿说法,那是他第一次与顺治皇帝见面。另他没想到的是,这次见面,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玉林通琇虽六根清净,但仍属肉体之身,身处红尘之中,自然避免不了七情六欲,对于物质也仍然有一定需求。万佛殿说法过程中,顺治皇帝对于佛学理论十分认可,认为与内心有共鸣之处,于是次年便重赏玉林通琇禅师,还赐他“大觉普济禅师”之称,玉林通琇禅师也因此过上优越生活。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顺治皇帝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之处,都会咨询玉林通琇禅师,有一次,顺治皇帝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大清能传几代?”,顺治皇帝虽在位不久,但他也为清朝百姓做过不少实事,因此他也十分关心清朝的未来。

玉林通琇禅师思考一番过后,只回答了十四个字,这十四个字就是:“十位皇帝九帝囚,还有一位在幽州。顺治皇帝听完,百思不得其解,他又继续追问玉林通琇禅师,可禅师似乎不愿意正面回答,只是告诉他天机不可泄露。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在尊重玉林禅师的前提下,顺治皇帝并未刨根问底,他余生都在思考这句话的含义,直到感染天花去世之前,也依旧一筹莫展,于是这句话便被他当成“家训”传了下来,历代皇帝都曾思考过其中含义,可是就连开创康乾盛世康熙皇帝,也对此束手无策。

时间如黄河流水,清朝皇帝一代代传承,很快便来到清朝末年,就在他们认为这句话的含义将会随着清朝的灭亡,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时,末代皇帝溥仪终于想通其中道理。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溥仪的领悟

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也是清朝最后一代皇帝。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便被赶出皇宫,这宣告了长达三百多年的清朝统治时期彻底终结。从天堂到地狱,巨大反差让溥仪感慨万分,他不禁想起这句“家训”,结合自己的人生,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十位皇帝九帝囚”,说的是清朝从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开始,到溥仪结束,总共经历十位皇帝,“九帝囚“则是指其中有九位皇帝,一辈子都待在皇宫之中,皇宫虽大,可他毕竟只是宫殿建筑,一辈子生活其中,给人的感觉,就仿佛囚禁犯人的牢房一般。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位在幽州”,这句话说的不正是自己吗。“幽州”在古代指的就是如今位于北京市城区广安门附近那块区域,溥仪出宫后便搬到这里居住下来,自己就是那剩下的一位皇帝。

原来,智慧禅师玉林通琇并非浪得虚名,在顺治皇帝问出那句问题的时候,他真心测算也真心回答,只是天机不可泄露,不敢用白话告知,以免引来天道责罚,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作十四字真言,希望能以此警示清朝皇帝。只不过这一点上,他显然失算了,直到清朝灭亡溥仪才明白这句话,已为时已晚。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 天天要闻

结语

综上所述,那十四个字,道出了清朝未来,玉林通琇禅师告知顺治皇帝,估计是出于顺治皇帝对他的礼遇之恩,想让顺治皇帝明白过后,早早布局,让清朝能够长治久安,也算是自己为顺治皇帝做的一丝报答。

然而,命运不由人,历代皇帝都没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而且,或许即便清朝某位皇帝能够醒悟过来,也不能改变历史,因为真正的历史,从玉林通琇禅师推算之时便已注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