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街头随处可见一队队身披枣红色袈裟的和尚手持黑钵赤脚沿街化缘,尼姑则穿粉色袈裟持银钵,队伍走到门前,虔诚的民众总是会端出自家饭食,恭敬地给每一位僧侣布施。
穿粉色袈裟的尼姑
当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过缅甸没有烟雨,只有骄阳烈日和漫长的雨季。曼德勒,几乎每一个街区都有一座佛寺,我第一次到缅甸,深入到曼德勒城市中心,坐车经过联邦公路直到腊戌,见到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金顶佛塔,一队队赤脚僧侣,和无数虔诚的民众。
常见的缅式佛塔
僧人戒律与社会道德,寺院建筑与皇宫阁楼,佛历新年与泼水狂欢……佛教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国家用佛教的力量统合民众。没有佛教作纽带,一百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早就分崩离析,以缅人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会渐渐衰落,民族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供奉佛像,学校教室里除了领导人的画像还会挂上有名的僧人大师画像。甚至缅甸军队每占领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都会建一座缅式佛寺,从缅甸中南部请来僧人常驻。
军 队高层领导拜会高僧
平时寺庙接受民众布施,僧人向民众赐福,灾难来临,寺庙也会回报民众。缅甸北部常年战乱,无论战况多么激烈,交战各方始终达成一个默契——不向寺庙动武,因此寺庙经常作为临时避难所(有时候会有例外,如炮弹误打掉入寺庙损坏建筑,一方不讲武德强行在寺庙扎营)。在疫情和正变的双重打击下社会失业率高达15%,很多民众吃饭都成问题,这时候寺庙也经常不定时向民众发放大米粮油。
疫情下民众排队领取寺庙发放的粮油
疫情以来,僧侣上街化缘变得不现实,但是依旧有很多民众来到寺庙,向寺庙僧人布施,求佛保佑。平常家里有个不顺啥的都去寺庙布施,求大师指点。我大致了解了一下,缅甸僧人还是很厚道的,诵经作法有效(心理作用?)布施多少全看施主,不强求。
大师向施主颁发捐赠证书
施主合影
疫苗到了先给寺院僧人接种,寺院属人员密集场所,有民众前来拜佛,还有很多难民暂避,疫苗也是用到了实处。
寺庙核酸检测
普通中国人很难理解缅甸社会对宗教的执着,但是仔细想想,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总是有着适合其存在的社会土壤。佛教建立起一整套社会道德规范、产生无数文学经典、融合吸收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作为文化纽带有力地维系国家(明面上)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