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表达能力,让人能够快速了解一个人的想法,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建立起与他人的社交网络。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长,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家长培养孩子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
很多家长反应,他们会在回来的路上和孩子谈论在幼儿园的状况,可孩子往往一问三不知。开始以为孩子只是刚到幼儿园不适应,但现在开学已经两个月了,这种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善,是不是孩子表达能力差?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
遇到这种状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今天奇妙老师孩子成长特性方面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沟通建议,希望能让大家的亲子沟通更有效。
图自丨Pexels
1
孩子不想说
每个人在专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都会变得专注,小朋友也不例外。当孩子沉迷于动画片或手中的玩具时,常常会用“不知道”来敷衍家长的提问。
★ 解决方法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坚持问孩子问题,不仅达不到沟通的效果,更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建议家长可以将沟通时间固定在每天的亲子阅读时间,此时,一般是孩子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沟通效果也自然也更好。
2
孩子不会说
4-6岁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建立在具体的事物上,例如:一个苹果、一本书、一盒巧克力等。当家长问到“今天过得怎么样”这类抽象问题时,孩子往往不懂家长在问什么,自然也就会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状况!
★ 解决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限定式提问”,将问题具象化,简单化。例如:
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教了大家哪首儿歌?你可以唱给妈妈听吗?
在幼儿园,你最喜欢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
今天午饭吃了什么好吃的?哪个是你最喜欢的呢?
限定式提问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既让孩子能够不假思索地回答,又能留给孩子自我发挥的空间,对提高孩子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3
孩子不敢说
在父母强势的管教下,很多孩子会对表达产生恐惧。也许孩子曾和父母说,不小心摔坏了幼儿园的玩具,希望得到父母的一些谅解,可迎来的却是父母“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责备。久而久之,因为避免被父母责备,孩子便以“不知道”来敷衍父母的提问,这也就造成了一问三不知的现象。
★ 解决方法
这需要家长在平时多了解孩子心理发展,多注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感几乎全部来自于家长,越是犯错的孩子,越需要家长作为情感的依托。这个阶段家长的鼓励与指导,将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底气。
学会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必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在口才猫课程体系中,我们秉持“口才+”的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将口才教育与学科教育、情商教育、传统文化、时代潮流等相结合,让孩子的口才、学习和素质培养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孩子不敢说、不会说,就上口才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