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情绪感知
情商高的好处多多。高情商的人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想要拥有高情商,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理解不能少。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妈妈还要在这方面增强孩子的感知力。
1
感受他人的情绪,先从认识自己的情绪开始,而孩子逐渐认识自己情绪的过程是需要引导的。
孩子的情绪感受相对于成人更加多变,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受到愤怒、失落、伤心、难过甚至恐惧。与此同时,宝宝并不像成年人知道这些不好的感受是负面情绪在捣鬼,于是就很有可能产生困惑,“我到底怎么了”。而这份不确定性会让孩子失去掌控感,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强行制止,更不能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因为这样做会使得孩子产生不被接纳的感觉,认为所有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进而引发自卑心理。
所以,当孩子难过、悲伤、愤怒时,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为孩子的情绪命名,告诉孩子他之所以不开心是因为特定的情绪。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哭,这是因为陪伴你很久的小猫被送走了,所以你有些悲伤,但是没关系,悲伤很正常,过几天就会好一些的。”
理解自己的情绪是自我情绪调整的基础,孩子也只有对自己的情绪有了了解,才可能由此及彼了解他人的情绪。
2
除了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爸爸妈妈还需要引导孩子对他人的情绪有准确的认知。所谓情商,就是在多数时候能够让自己舒适也让他人感到愉悦,因此,对他人感受的感知能力相当重要。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育儿大咖宣传“温柔且坚定”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温柔的益处。
孩子故意打了妈妈一巴掌,妈妈忍住愤怒和失望温柔地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打人是坚决不可以的。”孩子明知道那是爸爸的衬衫,却用水彩笔在衬衫上画了一只大老虎,爸爸忍住怒气,温和地说:“我知道你很有创造力,这点很好,但是衬衫是爸爸的,不可以破坏。”
这样的“温柔且坚定”问题何在?其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爸爸妈妈抹杀了孩子感知真实情绪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就会止步不前。
温柔且坚定并没有错,但前提是父母将自己真实的情绪表露给孩子,让其有机会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应的情绪建立联结。比如,我们可以说:“妈妈现在很生气,也很失望,因为你打了妈妈一巴掌,我知道你不是不讲道理的孩子,但是这样的事情不能发生第二次。”
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情绪的感知能力还是情商都需要逐渐培养。如果期间出现看护人变更、成长环境变化等情况,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还可能出现短时间的退化,爸爸妈妈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