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男孩的不要一味穷养,这3个方面“富养”,长大后能成才

虽然现在是新时代社会了,但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会效仿老传统老观念,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国内的新晋爸妈都认为“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事实上并没有多数父母想象中那么简单,有些父母对“穷养”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觉得养男孩子在经济上应该克制节约一些儿,即使过点苦日子也没有关系。

可如果这些方面父母过于“穷养”,很容易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适度“富养”长大后才有机会成才,家有男孩的父母要注意了。

不要对男孩的哭声过度“穷养”‍‍

据调查发现:多数父母在对待儿子和女儿哭声的做法差别甚大,认为儿子就应该穷养。

如女儿哭了爸妈会立即安慰,而儿子哭了则是采取“哭声免疫法”,即刻意免疫儿子的哭声,可以简单理解为“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会抱”,多用于父母训练出不容易哭闹的乖孩子。

但在现代育儿中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特别是1岁以内的宝宝刚从子宫离开,最需要父母帮他们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如多拥抱宝宝、用母乳喂养、和宝宝互动等等。

另外,如果一直在旁边晾着儿子,他的哭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孩子反而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久而久之还可能养成自卑的性格缺陷,容易畏首畏尾、办事拖拉、优柔寡断长大后很难成才。

精神分析心理专家认为:孩子3岁前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可以决定孩子一生的人格发育,其中母婴关系最为重要。

希望男孩子下一次哭诉时能得到父母的回应,别再无限制的坑娃了。

不要对男孩的亲子互动过度“穷养”:‍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要想养好孩子尤其是男孩,在老观念中要比养女孩付出更多。多数家庭都存在生孩子后,至少有一个人在外打拼的情况,还有的家庭全天都是老一辈人在带娃。

以至于在“亲子互动”上,父母都过于“穷养”把所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推给老人,不说孩子以后能不能成才,就说在人格是否健全上也很难实现。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孩子0~6岁这个阶段,经常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让他们主动找父母做游戏并享受其中乐趣,可以帮他们克服不自信,塑造大脑组织与身体协调能力等多个方面有利,长大后更容易成才。

不要对男孩的零花钱过度“穷养”:‍

对于孩子零花钱的把控,很多家长通常都会收进自己的钱包,尤其是每到过年串亲戚亲戚给零花钱时习惯对孩子说:“压岁钱爸爸妈妈先帮你攒着,等你长大后有需要了再给你。”这种现象还可能持续到孩子上高中大学……

但有调查表明: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一般来说到他们6岁左右会进入“社交意识敏感期”,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文具、小吃、早餐等,难免会生出羡慕嫉妒及自卑等心理,长大后甚至会性格扭曲,做出小偷小摸等行为。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及教授认为:孩子在6~7岁就可以给孩子零花钱了,有助于培养孩子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日后发展更有利。

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父母面对不听话的儿会采取“棍棒”效应,正所谓不忘老祖宗的教训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这样的赌注输的概率更大让很多父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