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最重要的两点,难倒一片家长

希望美术 希望说- 教育|艺术|生活|少儿

父母教育子女要对症下药,前提就是要了解子女。

这就必须要求子女在父母面前展示的是真实的自己,对父母释放的是真实的信息,而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让被教育和教育者有着良好的沟通交流

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和平等,中国式教育往往就缺乏这两样东西。

信任

相互信任不到位生活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孩子如果被欺负或者感到害怕都会向父母寻求帮助,但是一到了父母让孩子说出心里话的时候孩子都会抵触拒绝。

孩子如果被欺负或者感到害怕都会向父母寻求帮助,这是孩子知道从父母那可以获得安全感。

父母让孩子说出心里话的时候孩子都会抵触或拒绝,这是孩子知道自己要真说了心里话可能不会获得认同。

所以信任的核心就是安全感和认同,而绝大多数父母只能做到前者。

安全感本质上也是由认同所产生的,因为你们之间的关系很亲近,你感觉对方这个人对你来说很安全。

另一种安全感就是因为效用认同的存在而产生的,因为对方有能力应对危险,给你提供安全的环境,所以对方在就代表周围的环境很安全。

平等

常常听一些人说,自己用平等的方式去教育子女,结果子女对父母一点都不尊重。

这其实就是很多人对平等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如果父母不被孩子尊重,又怎么能说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平等的呢?

这明明是子女高父母一等!

那么什么是平等?

我们常常说人人平等,这平等可能是“人格的平等”,把人人平等理解成权利的平等是对平等理解的最大误区。

权利平等就是获取一样的同等份量的权力和利益,可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所以一个人的权力和利益不可能是和他人平等的。

而在家庭当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自然不需要涉及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所以家庭当中的平等自然只是人格的平等。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时候需要在各方面获得尊重,同时孩子尽量承担责任和义务并拥有个人权利,然后再来谈他是一个孩子,他需要某些特殊化对待。

有了平等和信任可以让孩子对父母开放更多的个人边界,面对父母时敞开心扉,而很多父母的教育在这个前提上就溃败了。

希望美术教育:

正确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模式应该是亲密、平等、独立的,就是彼此的边界开放度很好,但又不会因脱离对方而感到不适。

少儿美术教育让孩子提升艺术素养,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善良友善的优秀品格和素质,给孩子吐露心扉的机会,给家长了解孩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