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女儿还是婴儿的时候,心想等女儿长大了就好了,于是看着女儿长大读完幼儿园,开始上小学。可是,上了小学之后,并没有感觉到“好”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家长还得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精力,况且未必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以前,周末还可以开车带着女儿到户外去玩耍,现在外出的频次少了很多。周一到周五放学后为了留足做作业的时间,把以前的课外班都安排到周末,于是周末要上书法课、跳舞、学钢琴等,感觉时间给排满了。于是出现这种情况,晚上女儿完成作业之后,当催促她睡觉的时候,她就抱怨还没有耍成,心不甘情不愿地洗漱,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
时代在进步,目的是让人生活得更幸福,可目前的这种状态,“生在福中不知福”是一种责难,还是一种假象呢?作为家长,要保持淡定也不容易,在知与行上难以做到合一。每个家长的心理都想让孩子健康快乐,但在行为上又得让孩子努力拼搏,甚至卷起来,长此以往,并行不悖。
每次跳完舞去接女儿,看到她一身通畅,身体微微发热,没有感觉她累。练习硬笔书法回来,也觉得很自然,不会产生反感。学习了小主持,主动给大家展示,也能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这些能展现小孩身上的朝气,以及应有的活力。可是面对作业,完成书本上的事情,有时候却掉下眼泪。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
当我们小的时候,因为经济条件受限,只能学习书本知识,没法接触课外的各种培训班。现在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变好,有机会尝试课外辅导班,却因为学业任务加重,没有时间来弄。老师也说,课外班的事情需要做减法,因为到了高年级,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
一边是加法,一边是减法,最终会收敛到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让生活变得单一。上学,是收敛的状态,工作之后也并不轻松,仍处于收敛状态。那什么时候能发散呢?一种情况是自身产生了乘数效应,累计到一定的量,有条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另一种情况,那是自己觉醒和开悟之后,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生命本应该多维度绽放,生如夏花之绚烂,可百花齐放的时刻却难以不约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