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关系多好,也别介入别人的因果,以免被“反噬”

古人说:“智慧不可传,因果不能渡。”

不管和谁交往,渡人“有度”,总要学会放任别人因果。

如果你介入了别人的因果,那就会被其伤害。

有一个词语,叫“连坐”。

也就是说,别人遭遇了灾祸,你还去干扰,那么别人受惩罚的时候,你也脱不了干系,甚至成为了背锅侠。

学会做一个局外人,凡事点到为止,这才是社交中的清醒。

01

介入别人的因果,只会被“反噬”。

三国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饱读诗书,还娶了公主为妻。

虽然他没有很大的官职,但是名气很大,日子也很逍遥。

有一天,他闻讯朋友吕安的妻子被哥哥吕巽迷奸了。

“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带着一股侠义,嵇康就出面,帮助吕安,讨回公道。

吕巽是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父母,有忤逆的行为。虽然的无中生有的事情,但是官府就信了。因为吕巽和曹魏的权臣钟会是朋友,而钟会和嵇康有过节。

经过钟会的周旋,曹魏的当权者司马昭,立马就把吕安、嵇康问斩。

《三国志》里说嵇康:“而尚奇任侠。”

这是这一种侠义的行为,但不可取之处,就是介入祸事太深了,以至于自己的命也搭上去了。

再看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第一次相见,扁鹊就提醒:“大王有病在腠理,要治疗了。”

但是蔡桓公不听。

后来,扁鹊提示了多次,蔡桓公也不当一回事。

不得已,扁鹊只能逃走。而蔡桓公病发,到处派人打听扁鹊的下落。

很明显,扁鹊的行为,就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孟子·离娄下》里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是的,对别人太好,那是一种患难,并且最难的是自己。

因果,是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一个人的来龙去脉。

当别人播种、浇水、收获的过程中, 你去帮一把,那固然是好事;当别人遇到恶事,或者正在做恶事,你还要去帮一把,那也就是“恶上加恶” 。

当别人不要你的时候,你还去帮一把,就显得画蛇添足,令人讨厌;当别人安排好了的事情,你还去改变,那么结果不令人满意,你就是“罪魁祸首”。

生活中,介入因果的情况很多。

比方说,有朋友要买房,你一直在建议,还借钱给他付首付。若是朋友买的房子,跌价了,你就是朋友眼里的“骗子”。

有亲戚偷东西了,他把偷来的东西,存放在你家。你还非常诚心地帮助亲戚。那么你就是“窝藏”。

半路上,有几个人的打架,你去劝说。当人家打得很凶狠的时候,你也会被他们伤害。毕竟,暗箭难防。

02

远离别人的因果,收起自己的“热情”。

有一副对联说得好:“佛法虽大,不渡无缘之人;天雨虽广,不润无根之草。”

我们常常说,要“普度众生”,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渡。

渡人,是需要有价值的,而不是空耗自己的能量。

北宋时,蔡京在洛阳做官。

有一个棘手的案件,交到了他的手里。

一个女子,第一次出嫁,生了一个儿子,然后丈夫过世;她第二次改嫁,又生了一个儿子。

多年后,两家的儿子都长大了,都发达了,都争着要把母亲供养起来。

儿子都很孝顺,家庭也很富有,怎么判断,都不会令人满意。

蔡京说:“把女子喊来,问她想去哪一家,就好了。”

一句话,问题迎刃而解。而蔡京却什么都没有做,也不会因为判决,就得罪哪一家。

这就是“置身事外”的高明。

春秋末年,晋国的智伯,想要吞并其他的家族,自立为王。

智伯的兄弟智果,主动和大家庭划清关系,并且把姓名,宗庙都改掉了。

多年后,智伯不仅没有做王,还被韩赵魏三家,灭掉了。

而智果因为及早脱离家族,得以存活。

这就是“抽身而退”的高明。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当机立断、少说多听、保持冷淡、拒绝参与”等方法,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比方说,亲戚朋友要去某城市定居。他们问你有什么建议,你应该如实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补充一句“最后,还是你自己决定”。

还比方说,同学要去创业,并且创业的成功概率不高。你应该提醒,但是不要阻扰。当同学一定要做的时候,你也不要借钱给他。

大部分的人,都有一种习惯——不撞南墙不回头。

能够让一个人成熟,睿智的,不是身边的亲戚朋友有多好,甚至都不是父母帮忙有多大,而是“南墙”。

允许别人去撞南墙,这也是一种善良。

等别人撞墙之后,再来找你,讨要改变当下的方法,你再指点迷津,也不算太晚。正如亡羊补牢一样,还是有效果的。

03

《天道》中有一段台词:“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一加一等于三,你只需要笑着对他说,是的,你真厉害。”

深以为然,你和人关系再好,也不会两个人合而为一体,还是两个人。你把对方的事情都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肯定是不妥的。

帮人之前看清人。装睡的人,惹祸的人,无知的人,不知悔改的人,不懂感恩的人,都别帮。

从今往后,保持七分热情,留三分热情给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