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出处暑前,必定是丰年”,出伏处暑啥关系?今年出伏在前吗?

文/茶人小谈

虽然已经是立秋之后,但是天气炎热相当的炎热,甚至很多地方的温度都超过36摄氏度,让我们感觉到异常闷热。这时候很多人就在想,啥时候可以凉快一点呢?你还别说,民间关于这种情况,还真的有很多的谚语民俗,通过对它们的了解,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个预兆,这些他们生活经验的总结,还是能够给我们一定的指导意义。

老话就有:“伏出处暑前,必定是丰年”,这个到底是啥意思?出伏处暑有啥关系?今年出伏在处暑之前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不妨一一进行剖析。

出伏和处暑是啥关系?

出伏,它的意思是过完了伏天,代表着伏天的结束,一般是指三伏天结束,出伏之后,天气会开始慢慢转凉,这也就代表着真正的秋天就要来临。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一个阶段,出伏,也就代表着这个阶段过去了。

处暑,它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到了处暑节气,也就意味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整个炎热夏天的结束,天气逐渐凉爽,不会出现持续的高温。

曾有诗云:“蚕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叶尚忧风”,出伏后天气会变得更加的凉爽,那么当出伏在前,处暑在后,这样自然是正常的一个天气变化,先告别炎热,然后再变得凉爽,如果处暑在前,出伏在后,也就是说容易出现凉和热交替,也意味着秋老虎的袭来,那自然年景也不好。

今年出伏在处暑之前吗?

从万年历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今年的出伏具体时间是在,8月20日,而处暑的时间则是在8月23日,也就是说是典型的伏出处暑前,意味着今年的天气,不会特别的炎热,庄稼也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凉爽的天气也会如约而至。

“伏出处暑前,必定是丰年”啥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出伏在处暑之前,代表着今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为何这样说呢?民间有很多的谚语也验证了这个观点,比如“处暑不出伏,一年无春秋”。当春天和秋天时间比较短的时候,那么是不利于庄稼的播种和收成的。

再者说,如果处暑在初伏之前,那也代表着高温的天气会持续一段的时间,要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还要推迟,最重要的是,很有可能会迎来秋老虎,这样对于农作物的来讲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晚熟的作物,没有雨水的滋润,很难很好的生长。

出伏在处暑之前结束,天气会凉的比较快,那么不但我们人会感觉到特别的舒服,庄稼因为早晚温差比较大,生长的也会比较好一些,那么也就会带来一个丰收。并且秋后冷的早,那么冬天收成的萝卜白菜也不愁吃。

最后,我们从其它的俗语当中,也可以简单的进行预兆,比如“末伏热不透,冬季暖烘烘”、“末伏雨涟涟,冬日多雨雪”,末伏人们都希望下雨,这其实就是希望天气能够快速的凉爽起来,它和伏出处暑前,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