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可怕吗?
老岳告诉你,不可怕。只要找准问题根源,第一时间做感统训练,改善只是时间问题。
那什么才是可怕的?两种情况:
第一:你阻止了孩子自我弥补(最常见);
第二:发现感统失调却没有及时补救。
全国父母感统密训营·儿童感统训练
什么是“自我弥补”?
相信很多感统失调儿童家长会遇到过这类情况,孩子在陌生环境里疯跑、东摸摸西碰碰,或者喜欢原地旋转、看旋转的灯光、大声尖叫等等,以上种种都是儿童自我感觉刺激弥补的表现,也就是“感觉寻求”。
事实上,人类的大脑要想维持正常的神经机能和状态,一定量和一定水平的感觉输入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内脏觉等多种感觉刺激。这些感觉刺激就类似于食物一样,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大脑,使其能够维持正常状态。
一旦这些感觉刺激被剥夺,被中断或者被限制,比如,成长过程中家长过度包办代办限制,那么孩子就会采取非常规的手段来获取这些刺激,类似疯跑、特别好动等等。
全国父母感统密训营·儿童感统训练
换句话说,倘若没有多样化感觉刺激的持续输入,大脑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性,可能会出现各种技能的紊乱。但是人类不会允许这种情况持续恶化下去,我们会主动出击,出去寻找各种感觉刺激,这是生命发展向前的内驱力使然。
只是这种寻求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且无法保证行为的准确性,所以就需要家长通过科学的引导,将无序化为有序,帮助孩子正确弥补缺失的感觉刺激。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这一深层原因,在看到这些表现后阻止孩子自我弥补,这样不仅不会让情况好转,反而还剥夺了孩子唯一获得刺激的机会,导致情况愈加严重。
全国父母感统密训营·儿童感统训练
此外,也有部分家长在发现儿童感统失调时,盲目抱有“感统失调不是病,没什么可担心的”“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等观念,放任不管。
在等待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得到两种结果,如果儿童本身感统失调较轻,加上父母有意识地陪伴和教育,那么孩子的能力可能会有所改善和提升。但假如儿童感统失调症状比较严重,父母又未能及时加以干预,那么这类孩子的情况不仅不会变好,长大后也会更加辛苦!
要知道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呈现“盖大楼”的模式,并不会因某一层出现问题而停止,相反,它会带着问题继续向上发展。也就是说,下面的基础扎不稳,上层的楼就盖不好盖不高。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对孩子来说都不是好的结果,并且都需要孩子来承担。
那么最好的预防和解决方法,就是为儿童做一次系统测评,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改善。因为现今城市化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家庭带养方式的改变,导致儿童普遍存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不足。通过专业的感统测评,我们就可以快速了解现阶段儿童能力发展状态,最快时间做出应对,帮助孩子避免感统失调发生,改善感统失调问题!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最后,我们给出一些预防和改善感统失调的家庭指导意见,希望家长朋友们认真聆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尽可能多地带孩子走出房间,亲近大自然;
2.带养人不对孩子过度限制、包办、代替,给予孩子参与实践的机会;
3.严格控制孩子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防止孩子久坐不动;
4.“丰言丰语”,和孩子多说,给孩子提供足量的语言刺激;
5.多带孩子参与社会实践,让孩子见识各色人群,了解世间百态;
6.家庭和睦,父母恩爱,为孩子提供轻松舒适的生活氛围;
7.让孩子的爸爸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孩子有很多方面的学习离不开男性角色;
8.允许孩子“搞破坏”(可能在探索)、“犯错误”(有错才有对)......让孩子在不断试错中获得成长进步;
9.感统训练不可少,只有丰富的#感统训练#,才更有助于孩子大脑与身体的互动性发展!
关注老岳,一起科学#育儿#~
-THE END-